熟悉历史或经常参观博物馆的朋友们,可能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对一种或多种早期文化,建立起一定程度的了解时,头脑中会逐渐产生一个奇怪的想法:远古时期,交通几乎是无,通讯更是妄说,但相距甚远的人群之间,居然像是有着一条神秘的交流渠道。

证据在哪里?

证据,就在那些呈现出不同文化风貌的历史文物上。

古道茶旅_古方袪湿茶_古道湿茶

图中左侧是凌家滩文化玉人,右侧是红山文化玉人

我们将长江流域安徽凌家滩文化的玉人,与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玉人相对比,两地相距遥远,所呈现的玉人形象却颇为相似。

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_古道茶旅

联珠纹织锦覆面

古道湿茶_古道茶旅_古方袪湿茶

撒马尔罕壁画中人物服装上的联珠纹图案

新疆吐鲁番地区考古出土的的联珠纹织锦,这样的装饰,可以从丝绸之路上的西亚、中亚地区找到源头。

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_古道茶旅

汉代白虎纹瓦当上威风凛凛的虎

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_古道茶旅

战国虎形铜饰件上野性十足的虎

古道茶旅_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

圆形虎纹金牌上灵动飞扬的虎

从上面几件文物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向我们呈现出某种文化在不同的地区间交汇、沉淀的结果。

有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的史前时期,地区间的交流互动使得不同的人类组织之间,形成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在密切的交流中,各地区逐渐形成并共享相似的文化精粹 ... ... 因此,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中国史前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的形成》)。

“路途虽然遥远,并不能阻隔人类的交往”,这种交流的结果,足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构想出一幅文化之流向外蔓延、流淌的路径,这种概貌用一个词形容——滥觞。

不同的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我们从文物里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历史“地貌”。

在不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丝绸之路贸易带来的文化“滥觞”,是历史上最显著的文明的交汇与沉淀之一。

众所周知,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一条经过古代西域的交通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_古道茶旅

费迪南 .冯.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以后,1936年,他的学生,瑞典人斯文·赫定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渐渐获得世人的认可。

为什么叫“丝绸之路”?

在这条商贸之路正式开通的两千多年间,通过贸易交流的商品不计其数,种类更是丰富多样。为什么西方的研究者,将这条通道称之为“丝绸之路”呢?

毋庸置疑,这条贸易通道上销售最热的商品,一定是丝绸!

丝绸,作为亚欧大陆东部特有的桑织产品,从它出现起,就一直享有高贵的品质,成为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可以享用的奢侈品。

两千多年前的欧洲人,曾把从遥远东方而来的丝绸,看得无比珍贵,他们将这个生产丝绸的东方国家,称为“赛里斯”国。

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著作《博物志》中,这样描写:“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

哈哈,特别有意思,在当时欧洲人的想象中,丝是直接长在树上的,一挂一挂地,取出来放入水中就变成织锦用的丝。

而真正的中国桑蚕技术,则可追溯到传说中黄帝的元妃螺(Léi )祖,她被视为桑蚕技术的发明者。

但,真正考古发现的丝绸实物,是1958年,在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的丝织品,这里出土的绢片、丝带、丝线等物,是目前已知发现最早的丝织品,年代距今约五千多年。

古道茶旅_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

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的丝,图片来自新浪网

也就是说,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1926 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发现了半个被切割过的蚕茧,它距今约6000 年。

到了商代,丝绸生产不但初具规模,而且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古方袪湿茶_古道湿茶_古道茶旅

春秋时期蚕形玉饰 安徽博物院藏

不论是上古神话中的嫘 (Léi )祖,还是考古实物中的物证,都说明我国的桑蚕技术,已经与我们的中华文明一样悠久绵长,丝织技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纺织业的重要贡献。

古道茶旅_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

公元1~2世纪,西汉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东西方的商品交易由此从民间自发,转为以官方贸易为主。

在丝绸之路上,更是流传着有关丝绸的故事。

古道茶旅_古方袪湿茶_古道湿茶

上面这幅图,名为《东国公主传丝木板画》,该木板画原先是在新疆和田的丹丹乌里克热瓦克佛寺中。1896年,斯文·赫定首先发现了这里,随后1900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着他的考古探险队也来到这里。

斯坦因从遗址中获得了大量的手抄文书、唐代壁画和木板画。他将遗址中的考古发掘全都带了出去,其中也包括这幅木板画。这幅画,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斯坦因将文物带出去以后,随即开始了他的研究。

在对这幅木版画研究时,他以唐代玄奘法师所著《大唐西域记》作为参考资料。

古道茶旅_古方袪湿茶_古道湿茶

《大唐西域记》

玄奘法师在书中记录:“瞿萨旦那王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国君有怀远之志,遂允其请。瞿萨旦那王命使迎妇而诫曰:‘尔致辞东国君女,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女闻其言,密求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既至关防,主者遍索,唯王女帽不敢以检,遂入瞿萨旦那国 … … ”

斯坦因正是根据这份记录,独家认为在这幅画上,正中梳着高冠的女子,正是玄奘法师所记东国公主,公主前面的一位女子,用手指着公主的冠冕,表明东国公主将桑蚕之种,藏于冠冕之中带到了古于阗国。

画中女子带有头光,显然有着被供奉的特殊地位。斯坦因后来做出了解释:在玄奘法师所记录的于阗国神话中,将“东国公主”作为蚕丝技术传入该国的始祖。而他在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的这幅画时,它是作为供品藏在一间佛室里的。完全可以证明这个传说流传甚广,以至这里的养蚕人,将东国公主供奉在寺院中,祈求她的保佑——这种解释似乎也合乎情理。

古道湿茶_古道茶旅_古方袪湿茶

丹丹乌里克的热瓦克佛寺遗址

但是我要说的是,一个不明就理的外国人,通过野蛮挖宝式的“考古”,获得了一堆阐释不清的文化物证,却很有可能忽略许多东方特有的历史信息,割裂了物证与物源之间的重要信息,那么,这些研究会不会变得似是而非呢?

“丝绸之路”究竟有几条?

丝绸之路,泛指历史上欧亚大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但历史上,被冠以“丝绸”之路的商贸通道,并非只有一条。

事实上,在古代,中国各地有多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古道,它们从北到南,遍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从草原、从大山、从沙漠、从海上,“划”出了一条条连接欧亚、由东到西的商品贸易与文化交流路线。

它们后来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01,草原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横向贯穿于欧亚大陆北部草原地带的交通道路,这条道路的开通,起始于草原游牧部落的迁徙。有学者认为,最早因为迁徙而开拓了草原丝绸之路的,是斯基泰人。

古方袪湿茶_古道湿茶_古道茶旅

中国境内的草原丝绸之路,属于南道,东起辽海(这里的辽海是指东北的辽河以东,一直到海的地域),然后,沿着燕山北麓、阴山北麓、天山北麓,西去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广泛地说,整个草原丝绸之路,是东起大海、横跨欧亚草原的通道。其纵横交错的岔路,南达我国的中原地区,北与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地区相连接。

02,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则比陆上丝绸之路所凸显的科技含量要高得多,它得益于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提高,这其中更是涉及到指南针对罗盘技术的日臻成熟。

古道茶旅_古方袪湿茶_古道湿茶

南海1号沉船的船舱

海上丝绸之路从先秦时期已有,秦汉时期为“海上香料之路”,隋唐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而到宋元时期,则成为“海上陶瓷之路”。

03,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在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从四川和云南地区通往西藏,进而再西行,前往印度、中亚、西亚地区的茶马道,它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直接的交易主要是以“茶”易“马”,是物资交流、茶马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

下面,我重点要说的是经过新疆地区的这条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怎么走?

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_古道茶旅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线路图

西汉,张骞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

张骞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最重要的功绩是凿空西域,为什么用“凿空”这个词,这个词是太史公司马迁写给张骞的。

“案谓西域险,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这句话来自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但事实却是,早在西汉以前,内地与西域地区就已经有所交往。最著名的是在《穆天子传》中,记载过西周时期,周穆王游历四方,在西行途中会见西王母。

西王母住在哪里呢?《山海经·大荒西经》告诉我们: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昆仑山自是在西域,这表明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在西周时期已然开始。

古方袪湿茶_古道茶旅_古道湿茶

昆仑山脉

西汉时期,随着国力的强大,解决来自西部匈奴的侵犯成了当务之急,张骞首使西域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自张骞探明西域情况后,随着汉击匈奴取得决定胜利,加强与西域的联系,成为西汉政权的战略要务。

当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他的身后,是由一支数百人组成的汉朝使团。

到达西域后,张骞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国。几年后,张骞派出的副使,个个不辱使命,皆带着这些国家的使者回到长安。

“西北诸国始通于汉矣”。

至此,朝廷向西域地区派驻官员,行使都护职能,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丝绸之路由于西汉王朝的官方介入,迎来了兴盛。一条从长安出发,通过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出敦煌到达西域,继续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西亚,连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商贸通道,成为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古道茶旅_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

后来,丝绸之路在走出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地区后,逐渐分为北路、中路、南路3条道。

北道,沿着天山北麓,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再西行,经中亚、西亚,抵达地中海地区。

中道,过玉门关后,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侧向西,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后称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再往西抵达地中海。

南道,指沿塔里木盆地南缘和昆仑山北麓西行的通道,它西出阳关,经若羌(鄯善)、且末、民丰(精绝)、和田(于阗)、莎车至帕米尔高原(葱岭),西行到达欧洲。

古道茶旅_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中原王朝进入汉唐盛世,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沿丝绸之路辐射到西域甚至更远的地方。

当我们站在新的世纪里,回身纵观这条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与衰落,可以看到,它的畅通与中原王朝的鼎盛与否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中国兴,则丝路兴。

古道湿茶_古方袪湿茶_古道茶旅

图片来源于央视纪录片截图

如今,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代,崛起的中国,把目光从开放的海洋移到了西部的开放,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形成一条新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东方的亚太经济圈,延伸到西方的欧洲经济圈,穿越整个亚欧大陆,人们将这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热爱生活,读书写字,喝茶旅行,参观博物馆。

深读浅谈,说我理解的事物;格物致知,写我看到的历史。

我将随时更新。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