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同唱国泰民安
“七月官神”,一般指榆中县传自明朝的乡村文化仪式。七月初十,八抬大轿抬着“白马爷”、“八蜡爷”,寄托着老百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七月官神的传说和明肃王有关。明肃王朱楧为防备明成祖朱棣削弱自己的势力,在榆中苑川河畔以民间宗教活动为掩护,进行练兵习武,七月官神由此发展演变而来。这一民间信仰的仪式,是乡村文化现状的一个缩影。
祭祀神灵
“白马爷”:民间传说古时候在榆中一个叫巴什沟的地方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匹白马,这是一匹神马,自从有了白马,四邻八乡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很太平。就这样,这匹神马被百姓们奉为白马天子来供奉。在民间信仰中,七月官神中的白马爷其实就是老百姓信奉的“地方神”。“八蜡爷”:有传说是一种专门吃害虫的神鸟,也有传说是一种管农作物害虫的神。
另外还有一个历史传说:从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四子肃王朱楧所属护卫军操戈练兵发展演变而来。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夺权称帝后,当时许多藩王不服,肃王朱楧也怕削弱自己的势力,即组织护卫军,在苑川河下游的教场湾操戈练兵,扩展实力,以为防范。就肃王练兵一事,有人向朝廷派来的宦官告密,随后肃王部下也探知告密之事。于是经过精心策划,把操练演习改头换面,让兵将化装成农民,又发动一些农民参与其中,说成是老百姓在夏收之后,为报答神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庄稼丰收而搞的庆丰收活动。派来的宦官实地察看,轿子里抬的是白马天子、八蜡田祖二位尊神,兵器也是木制的道具;“玩神”中的火神表演则更像实战,确实跟操戈练武差不多。后来给派来的宦官暗中送了银钱,宦官回京向朝廷禀报,否定了肃王练兵之事,使苑川百姓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为了不使朝廷怀疑,以后每年农历七月都玩官神,加上苑川土地肥沃,旱涝保收,这也就使七月官神流传了下来。
七月官神活动,固定在每年七月初十至八月初十举办,由“师公子”穿百家衣, 执羊皮鼓、钺斧在神庙间来往表演舞蹈念经,有曳神、鞑靼神等多种形式,夜间向神像祷告。活动期间,唱兰州鼓子、榆中小曲子,表演杂耍、皮影戏、秧歌、秦腔等。八抬大轿抬着“白马爷”“八蜡爷”从东到西,由南向北,接送相连,行一番仪式之后,供奉于寺庙。在金家崖村,建于光绪二年的三圣庙就是供奉“两位爷”的庙堂。
仪式中“师公子”身穿长衫、头戴小帽,各执羊皮鼓在殿台排列两行。如此四方拜毕之后,“师公子”们由“掌鼓”领头,以问答形式唱述人类发展的历史以及远古明君、良将昏王、佞臣的一些作为,配以锣鼓节奏,饶有情味。夜深人静的时候,锣鼓之声响彻山野,多少人就是伴随着这样的声音入眠的。
投稿、商业合作丨微信 zhangshi9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