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腊的热带雨林,滇藏茶马古道起发地。
茶马古道,一个不老的传说。
西双版纳茶马古道景区里,重修的茶马驿站。
景区驿站内的复制的清末马站照片,佐证了茶马驿站在这个地区曾经的存在。
景区驿站里,陈列了昔日马帮用的马灯、马驮、马鞍等用品。
至今,对于茶马古道的启止时间、所在地点也只有一个大致说法:茶马古道源于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滇藏茶马古道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 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茶马古道景区,新修的水泥路和供客人骑游的马匹。
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南糯山。
南糯山半坡老寨,通往哈尼族茶农阿布家茶园的路旁,长着300年茶龄的茶树。
我最近一次寻访滇藏茶马古道,是2016年4月到滇西茶马要塞凤庆鲁史古镇。古镇老街有一座保护完好的民国老宅,原来这里是从事茶叶贸易的“俊昌号”茶庄,为鲁史最早进行人工种茶的骆英才创立的,现为一家茶叶公司展销茶叶之地,庭院里一块青石板,刻画一条 “茶马古道”途经鲁史的线路。
临沧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在茶马古道版图上连接南北。
长在岩石上的茶园。
走上没有公路到达的高山茶园,拍摄风中摇曳的古茶树。
“俊昌号”门口的马蹄石板路,是稀有的茶马驿道遗址。真正使鲁史成为滇西第一茶马要塞,还是1761年,鲁史澜沧江上游修建了一座长93.52米,宽3.9米铁索吊桥——青龙桥。青龙桥横跨澜沧江南北,南下至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北上巍山、大理,丽江。可惜在十多年前,澜沧江上游建水电站,青龙桥从此消失。云南大学在此建的“ 云大书院”,黑瓦白墙手绘的茶马古道画卷,给我留下了一个遥远的遐思。
一座南诏时期风格的高塔耸立在临沧凤庆的茶山上,著名红茶滇红故乡。
凤庆鲁史古镇,曾经是滇西第一茶马要塞,古镇建筑群落至今保护完好。
鲁史古镇马蹄石板路,是稀有的茶马驿道遗址。
茶马往事在我的记忆中,可以追朔到1993年,那是我的第一次云南之旅,在丽江古城,一位76岁的老人领我走上古城高处,与我言及其年轻时,随马帮在丽江运输茶叶等物品由德钦入藏,一次往返,短则4月,长则半年,露宿风餐,路途艰辛。早年的古城,见不到任何与茶马古道关联的商业气氛。20年后我再访丽江,古城四周,茶马客栈、茶马餐馆,随处皆是,各种茶马古道线路游成了这里的一大旅游特色。
“云大书院”黑瓦白墙手绘的茶马古道画卷。
滇西北茶马古道上丽江束河古镇,九鼎龙潭如世外桃源。
茶马古道一日游,成为束河古镇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追寻茶马故事,我辗转到了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最南端的勐腊县。倚邦乡的一座茶山,清代乾隆年间在此立了一块石碑,佐证这里在清代年间就是统领茶山的地方。在勐腊的另一个历史悠久的产茶地——易武,出产的“普洱茶”在清代就被列为皇室的贡品,相传镇上的一段石板路,是滇藏茶马古道起点。
从束河古镇到拉市海体验“茶马古道”游,感受不到任何驿道痕迹。
香格里拉高山穿行的马匹,这里是云南西北部进入西藏的要道。
西藏东南部左贡,川藏、滇藏茶马古道由此入藏。
在勐海 ,我走访了一处以 “茶马古道”为主题文化修建的景区,希望看到有关茶马古道的岁月痕迹。在一座“茶马驿站”内,墙上挂着复制品的早年当地集市照片,陈列一批陈旧马灯、马驮、马鞍等马帮必须品。驿道、渡口都是供游客步行或乘马游玩的景点。从鲁史到这里,除了石碑,石板路,茶马古道的痕迹几乎无存。
丙中洛,云南怒江州最北乡镇,百年前就有西方传教士到此,纪录片《德拉姆》讲述茶马古道由滇入藏的起点在此。
一条横跨怒江的废弃吊桥,是昔日马帮入藏的必经之道。
山体上人工凿出来的缝隙——通往雾里寨的茶马古道,如今依然是雾里村出的唯一道路。
马帮、驿道不存,茶山、茶农、制茶却是亘古不变。六大茶山之一的南糯山哈尼族女子阿布家的茶园,在海拔1800米高的茶山上,生长着十多亩300年-500年茶龄的山茶树,到了采茶季节,雇佣工人帮忙摘采。阿布和丈夫制茶压饼,就是现在市面上看到的普洱茶。在云南另一处茶叶盛产地临沧邦东,我有遇见了制茶工人张三,张三是汉族人,祖上外迁到此有数百年了。张三带我沿着一条沟壑在高山流水间拍摄长在岩石边的茶树。他家里有20多亩茶园,在海拔2000米的山上,茶园让给别人摘采,收青苗钱。自己给老板当制茶工,温饱即安。在这里,制茶工坊都称为茶厂,茶农在采收青苗后,用摩托车、农用小车运到茶厂,按经论价卖给茶厂。现在,越来越多外地商家进驻茶山,与茶厂达成供销。马帮时代通过古道驿站茶马交易只是一个遥远的记忆,一种情怀。
迪麻洛阿洛家的“茶马驿站”,主要是给外地到此旅行的游客在此歇脚。
丙中洛进藏的人马驿道,人迹罕到,从青山绿水向荒芜岩壁地质过渡。
怒江悬壁岩谷,如今仍是马群穿行的驿道。
《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麦克•山下在其影集《寻访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马古道》写道:“其实茶马古道并不是一条单独线路,而是由道路、山径、公路形成的路网,延伸近3000公里”。
在一座雪山垭口眺望梅里雪山。这条进藏山路,要翻越三座雪山才能到达与印度边境相邻的藏东南察隅。
藏东南察隅,雪山之下,仿若仙境。
然乌湖在云南进入西藏北线和南线交汇处,以幽蓝深遂的湖景闻名。
2004年,一部云南马帮运输的茶、盐、粮食的纪录片《德拉姆》,讲述的是另一条茶马古道的故事,这条线路由云南西北部丙中洛为起点,穿越怒江大峡谷到西藏察隅茶瓦龙。2010年秋天,我走访了纪录片中茶马古道,一条废弃的吊桥和一条悬壁开凿出来的山路尽头,隐藏的如同世外桃源的雾里村,为起点,途径滇藏交界秋那桶村,村长告知,这里进藏的山路刚开通不久,山路可以通行汽车后,他马匹卖掉了。
滇藏茶马古道在西藏境内的乡村、林海、雪山下随处可以看到马匹。
南迦巴瓦峰下的桃花马群。
雪山下犁地。
我沿着这条峡谷驿道穿行,偶尔还会遇见在峡谷奔跑的马群。行至峡谷深处,横跨怒江大桥,翻过两座雪山,就到著名的麦克马洪线中度边境的察隅,察隅往拉萨途径然乌湖,在318国道口,从云南进入西藏的另一条公路——由德钦进入盐井、八宿,左贡后交汇于此,共同朝着波密、林芝方向通往拉萨。我就是我探寻滇藏茶马古道,这一路,茶马往事任由想象。我看到中国最壮丽的风景。
西藏卡定沟,藏文化随处可见。
滇藏茶马古道终点——拉萨,朝着光芒走去的藏民。
撰文、摄影:许培武
2016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再度起航
本次中国赛区作品征集时间从5月1日至8月31日
新增摄影类别:图片故事类/Power Of Storytelling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