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测是什么意思_蠡测成语_蠡测

​末学行者虽未皈依佛教,但对佛法的尊崇却如高山仰止,自知当今人类,对于宇宙、生命的认知,没有任何宗教、学说能像佛法讲解得那么圆融、通透。而大乘佛法《金刚波若波罗密经》(以下简称金刚经)更是法中之法,任何修行法门,乃至任何宗教,都无不以金刚经的“离一切相”为修行之根本。凡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修行,只有“无我相”,才能无我无私;只有“无人相”,才能不分别固执;只有“无众生相”,才能对生命平等无欺;只有“无寿者相”,才能进入到高维时空,求取无上正等正觉的功德智慧。

金刚经通篇是佛陀回答长老须菩提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而“稀有世尊”一句话就已经把问题回答完了:“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事实上答案已经出来了,就如同佛祖在灵山法会上“释迦拈花,迦叶微笑”,号称“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也应该如“迦叶”一样,完全领会了如来法义,但是,为了慈悲众生,才又补充了一句“愿乐欲闻”。于是,才有了五千多字的经文,也就成为了后来修学成道者的“筏喻”。

那么,佛祖上述一句话的法义究竟是什么?末学行者蠡测,应该有以下三点。

首先,佛祖什么时候讲什么经,都是计划内的事情。这次讲金刚经之前,既没有放光,也没有显现任何神通,而是如普通修行人一样,到了饭时,自己披上袈裟,手持饭钵,进入舍卫城中,按规矩托钵化缘,返回园中,吃完饭,自己洗完钵,又洗了脚,整理好坐垫,开始要打坐休息。这一系列的行为举止,何其平凡,哪有半点特殊化?这就是言教不如身教——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发心学佛,就应“如是”做人、做事,“如是安住如是降伏其心”。

其次,我们从经文得知,跟随佛祖修行的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大和尚),基本都是神通广大的非凡之人。就连僧团聚集的道场“祇树给孤独园”都是舍卫国的大富豪和皇太子捐助供养的,这样的阵势,声威,若是有一点尘心,如何能安住当下,如何能降伏那颗虚妄之心?想想我们现在的人们,别说那些前呼后拥的高官、巨富,就是有三五个跟班,几两碎银者,都趾高气昂,心猿意马,忘了自己姓氏名谁,哪里有半点安心可言。

最后,佛陀这句经文中的“善护念”三字,就是金刚经的“金刚眼”,一切修行都要依这三个字为起点,只有“善护念”,才是从起心动念处修行,只有时刻牢记“善护念”,才能“离一切相”,只有“善护念”,才能明心见性。所以,“善护念”就是金刚经的正眼法藏。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