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店下层文化
与赤峰地区的青铜文明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考古队,于公元1960年,在赤峰市郊区红庙子乡夏家店和药王庙两地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上下两层不同类型的古代文化。由此而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较广,东到辽宁省境内,南到京、津地区,北到西拉沐沦河一带,西到河北北部张家口以东广大地区。但遗址分布以赤峰地区最为密集,大多在赤峰南部,敖汉旗仅三个乡就发现遗址三百八十多处。英金河上游西岸遗址近百处。赤峰市的药王庙,夏家店、蜘蛛山、新店、香炉山、四分地,小松树林子,南山根,大甸子等处发掘的墓葬有几百座,出土的彩陶器、玉器、青铜器,生产工具有石锄、石铲、石刀等。经C测定,遗址时限在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和中原夏朝和商早期的时代相当。
考古工作者还在西辽河流域到燕山南麓的广阔区域内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小型青铜器物,如铜耳环、铜刀、铜镞等。除此以外从五十年代以来在赤峰境内又先后出土了一批大型青铜器物。其中有:公元1958年赤峰县大西牛波罗出土铜甗一件;1973年克什克腾旗天宝同出土铜甗一件;1981年翁牛特旗头牌子敖包山出土铜甗一件,铜鼎两件。通过对上述出土的大型铜器初步研究鉴定,可以得出以下认识:从铜器制作方法上看,均使用以柱状物固定范和芯,浇铸后对铜器壁上留下的柱状圆形孔再补铸。铸造方法比较原始。从铜器质地看,均为锡、铜合金亦属于青铜器早期阶段的配料方法。从纹饰上看,出土的铜鼎有饕餮纹、云纹。其纹饰和北京平谷刘家河出土的早商铜器雷同。铜鼎质地为含锡和铝的青铜。和已发现的早商青铜器金相构成的规律一致。这些铜器发掘时均属窖藏,地层关系不清。但联系以下两方面事实,可以排除铜器属外部传入的结论。其一,翁牛特旗头牌子出土的两个铜鼎中均满装矿砂。经测定,是一种含锡达百分之五十的矿石。说明人们已经掌握了识别矿物质的知识和冶炼青铜的配料技术。其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北旗县先后发现了六处古代铜矿坑井,林西大井子古坑井遗址中还同时发现大量的石锤、陶风管等,可能是当时开采用的工具。
此外,头牌子出土的铜甗上还印着两个清晰的标记。一个是巾,另一个是。这样的标记符号在中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也有记载。但时间上只是在武丁以后即晚商的卜辞中才有发现。较之上述铜器的标记要晚几个世纪。铜器上的标记所表示的意义,现尚无定论。可能与地方姓氏族名有关。
综上所述,对赤峰地区出土的铜器可以作以下几点结论:其一,赤峰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时间与商早期相当。这就填补了我国北方青铜器时代空白,充实了青铜器时代历史内容。其二,从青铜器制作方法、纹饰以及金相构成诸方面与早商青铜器比较,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其三,赤峰出土的青铜器物上中、两个标记符号,商代晚期甲骨文中也有发现。如果其符号含义是姓氏族名的标记的话,那么,这个氏族是和商族的形成发展是同时并存的。以上种种,虽然我们不能断言赤峰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就是商民的器物。但是,把赤峰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在时间、制作方法、纹饰、金相构成等方面与早商青铜器物诸多的共同点加以对照,再把前面我们所引征的古文献中有关商民族早期历史的记述联系起来,我们得出商民族发源于赤峰地区老哈河、西拉沐沦河流域,商民族北来之说的结论,不能说是无根据的。
研读《赤峰史》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