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ity导读】我们从概念规划方案国际竞赛中标→1+N城市设计及各专项深化→规划设计总控→各地块出让导则编制→到各地块建筑方案审查把控,全面参与了湖南金融中心的设计、管控与建设实施。本期小编带大家了解湖南金融中心项目的这六年···
01
湘江之畔
湖南省长沙市地处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中部腹地,位于国家“三纵两横”城镇化格局中的长江横轴与京广纵轴交汇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市的金融产业增速为第三产业中最高的,但相对于武汉市、郑州市、合肥市等中部城市,其金融产业总量仍处落后位置,且金融产业格局较为单一,仍以传统银行业为主。
长沙市现有的芙蓉CBD、梅溪湖CBD和星沙CBD均为综合性商务区,缺乏一个全金融业态的中心。从外部经济环境发展的大势所趋,到内部需求的与日俱增,打造湖南省乃至中国中部的金融产业高地,势在必行!
02
城市更新
定位调整:2009年控规对本区域的定位是滨江商务片区、滨江居住区、文娱观光与旅游服务基地。到2014年由于城市发展,定位改为国家智慧城市示范片区、湘江新区新的商业商务中心。2016年进一步明确为湖南金融中心时,基地内已建成部分办公、居住建筑和滨江景观。由于定位调整,很多已建内容与当前最新定位不匹配,造成了很多矛盾。需要在用地功能、道路交通、景观绿化、公共空间等方面进行修补,同时注入活力,使新旧区域融合。
现状复杂:片区内存在大量已建成、在建或已出让用地,因此对于现状建成或在建项目需要通过提质,考虑其与未来的总体设计融合,对于局部已出让地块需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措施、技术托底,保证其与整体局部的协调。
公共空间薄弱:已建公共空间缺乏停留空间和缺乏人气。剩余公共空间尚未整治,所在地块整体与道路有5-6m高差。南侧的滨江景观带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北侧尚未进行整治,没有形成连续的景观空间,江堤与水面有8-9m高差,开放空间亟待优化提升。
03
金融中心开发的6年
滨江俯瞰湖南金融中心
茶子山路与滨江景观道入口节点
项目完成节点
04
规划设计与管控的6年
4.1概念规划
湖南金融中心以构建中部金融中心为目标,打造一个业态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雅、形象突出的金融城,规划形成“一带双心两轴四片”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带为滨江带;双心为以轨道线网站点为支撑,空间上形成以地铁茶子山站为南中心,以福元大桥西站为北中心的双中心结构;两轴为穿过南北两中心的茶子山路和长望路发展轴;四片为南北中心和综合功能区。针对金融中心定位升级、用地情况复杂、开放空间薄弱的特点,在概念规划阶段,开展修补山水格局、注入业态活力、优化交通联系、重塑空间形象、塑造活力空间等专题研究凸显项目特色。
4.2总体城市设计(1+ N)
概念规划完成后,湖南金融中心进一步开展了城市设计工作。湖南金融中心总体城市设计项目建立了“1+N” 城市设计编制体系。“1”是指一个总体,即总体城市设计;“N”是指多个基于建设现状,所进行的落地性专项研究,包括空间业态专项、地下空间专项、道路交通专项、水利景观专项、公共空间专项、慢行系统专项、立体交通专项等。通过N个专项、尤其是空间业态、地下空间、道路交通、水利景观4个专项的落实支撑,最终保证总体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4.3规划设计总控
完成城市设计后,为了确保好方案实施、好人家引入,由华东院技术团队、区域开发建设平台公司和湘江新区国土规划局形成联合体,搭建总控协作平台,共同开发建设。总控平台组织多方技术协调,跨专业协同,保证工程可实施性,从后期建设反推前期管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统筹红线内外、地上地下,从公共空间反推地块建设;统筹完善阶段成果,解决湖南金融中心规划设计要求高、协调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等问题。
(1)外部对接机制+内部工作机制
外部对接机制通过规划总控平台,整合对接外部相关合作方,包括业主单位各部门、各项规划设计编制单位、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审批机构等,做到高效对接、精准对接。具体包括技术后台,统一口径;规范流程,专项用单。内部工作机制在总控平台成立之初,借鉴其他金融城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管理经验,结合湖南金融中心的建设需求,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工作机制。包括完善的管理机制与高效的工作模式。
(2)稳定的技术团队,实现全过程参与,全过程协调,全过程把控
华东院技术团队由多专业技术人员,包含规划、建筑、市政、景观、交通等,多专业人员为技术管控验证的准确度提供了基础。技术团队积极开展公众参与,与相关市直部门、金融企业、用地权属单位、建设开发单位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深入对接、协调,了解其诉求及建议;同时每年对区域内建设情况进行规划实施评估,动态调整优化方案及管控要求。技术团队全程参与子项目建设,审查方案落实情况,提出优化要求。规划设计总控通过机制流程创新,突破传统城市设计的局限、不足,突出城市设计规划管理、建设引导的作用。技术团队工作主要包括了技术服务、技术协调与管理两个方面。
4.4工作成果
(1)N项专题研究
结合项目总体定位、目标愿景落实分解,针对项目推进情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专项编制要求,包括空间业态专项研究、交通优化专项研究、地下空间专项研究、风貌提升专项规划、慢行系统可行性及建设标准等。
(2)“1+N”城市设计方案
分专项整合研究及空间形态落实两个部分。专项整合基于前期各类专项规划及专题研究,对其设计内容、规划标准、编制深度等进行统一的评判,寻找并解决其中的各类矛盾点和专业壁垒,并转换成空间要素落实城市设计中。空间形态研究在概念规划基础上,深化细化重要空间节点达到修详甚至部分达到建筑方案深度。同时结合专策研究,明确具体的建设标准和详细设计方案。
(3)一本开发建设导则图则
根据各项专题研究成果,结合开发建设需求编撰开发建设导则,包含出让地块设计要求、公共部分建设标准等通则性开发建设;华东院技术团队结合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根据市场诉求、边界条件建设情况等,完成土地出让前规划实施评估及单地块城市设计,形成开发建设图则,指导土地出让。
(4)一个项目库
基于城市设计及专项研究,分解形成湖南金融中心项目库,根据建设实施条件以及土地出让计划,推进项目落实。同时,通过开发建设导则构建项目库内各子项目建设标准及设计要求,指导项目规划设计。
(5)一套规划实施评估
为了确认后续设计是否达到城市设计要求、城市设计还原度以及使用效果是否达预期,每年对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效果影响、规划机制等四方面进行评估,并撰写年度报告。
(6)一系列技术论证报告
针对项目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整理成一系列完整的技术论证报告,包括市政道路的实施问题、建筑景观的设计问题等。通过技术支撑论证,解决各类问题,帮助项目又快又好地推进。
(7)一份建设实施标准
编撰而成的开发建设导则对于湖南金融中心的建设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规划局结合开发建设导则的成果内容,转化形成一份有指导性、可实施性的片区建设实施规范。
(8)一套可复制的工作机制
根据湖南金融中心实际建设效果与设计管控过程,湘江新区管委会充分肯定了华东院技术团队在湖南金融中心规划实施中采用的规划设计总控工作模式,总结制定《湘江新区重点片区规划总控工作机制》,确定在湘江新区全面试点并推广这种工作模式。
05
小结
这6年我们从概念规划方案国际竞赛中标→1+N城市设计及各专项深化→规划设计总控→各地块出让导则编制→到各地块建筑方案审查把控,全面参与了湖南金融中心的设计、管控与建设实施。
我欣慰的看到了6年中湖南金融中心从蓝图到实施的过程,看到湖南金融中心,湘江FFC、楷林国际等拔节生长,刷新城市天际线;看到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等总部机构竞相抢滩;看到盛世投资、海捷投资、达晨创投、启赋资本等一批私募“龙头”集聚;看到市民节假日聚集于此、偕老带幼在此游憩;看到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活力聚集区……
2021滨江天际线
感谢湘江新区及岳麓区规划管理部门认可,采纳创新性的规划思路并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定的区域管控态度。感谢长沙城发集团及下属开发公司共同努力结出硕果!
感谢华东院湖南区域总监王子君对本文创作提供帮助。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