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元旦了,还有1个月就寒假了。开学初,儿子的班主任说:一年级最重要的是基础。也有过来的朋友说,一二年级不养好习惯,后面后患无穷。
但说实在的,看了那么多文章,听了那么多讲座,轮到自己,不实践永远是理论。真的是几次考试吃瘪,以及和儿子的无数次唇舌战、心理战后,我才悟到:一年级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希望还不晚吧!
首先,每个孩子天赋不同、家庭不同、开窍节奏不同,自然基础也就不同。所以打好基础一定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也就是不同孩子要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节奏。
对于学霸体质、学有余力的孩子,他们早早在学前建立好了习惯、端正好了态度、提前学的孩子,自然就是巩固、拔高、往内涵深度提,那些学霸秘籍,精细都每日分钟的规划自然可以满上了。
不过像我们这种知识懵懂懂、态度懒洋洋、习惯松散散、成绩一般般的普娃孩子,一年级的基础也别有太高目标或者急于求成,更多还是聚焦课内,需要做梳理、做减法。
我理解的基础,包括知识基础、习惯基础和心智基础。哪一个没打牢,现在会漏洞百出,将来更是后患无穷。
一、知识基础:吃透课本、过好重难点关
开学刚拿到语文数学课本,还有每天布置的作业时,我不禁感叹:好简单,都是幼儿园的内容。现在看来,是我肤浅了。
紧接着,单元测试一考,拼音字词一上,应用题阅读理解一来,我和儿子都低下了头:这学和考简直是两条线嘛!
但仔细一看,所有的考点和题型其实都是来自课本,所有的拔高和延伸都是来自课堂笔记,根本没有太多花花架子和课外延伸,也就是说,如果上课认真听讲了,能吃透课本,基础够牢,拿满分和高分其实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现在回到家里,我把重心放在课本的复习巩固预习,以及一些最基础的坚持和和最薄弱的攻克上。笨鸟先飞之前,还是先等羽毛长齐吧。
1.语文基础:拼音+字词+阅读关
1)拼音关:拼音可不是把课本会念会写就够了,而是:字母表要默写无误,识字表生字表拼音无误,能快速找出文段中各类字词拼音的常用考点和易错点,能直接流利拼读句子、文段、拼音读物。
拼音不难,区别在熟练度和扎实度上。所以,对于达不到的孩子,就应该上完拼音后继续巩固,直至熟练和消灭易错点。
2)字词关:字词绝不是会认会写就够了,而是:一类字笔顺偏旁声调正确、书写美观、组词听写无误,对形近字、多音字、反义词、近义词等有一定拓展,能造句、熟读成诵最好。二类字也要会认会注音,能书写、组词最好。
这个我们吃过亏。我妥协放任过,只做书空,结果儿子就是易错、不扎实。
所以,每天练字真的不可少,每课听写不能错,反复消灭,适当拓展。尤其是听写,比练字更有效。第一次写字一定要写好写对,用心的孩子少写几个,不然就多练多背,形成肌肉记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
3)阅读理解关:这是拉分项。一年级阅读理解的考点和题型不多,我觉得暂时没必要做太多专门训练,重点放在已做题目的巩固和课外阅读上,多练仿写和造句,还有平时多问多答。
我本来担心口头表达弱的儿子不会仿写造句,结果发现他其实脑瓜子很灵活,还是能造不少句子,虽谈不上文采,但起码通顺,而且有趣。
至于阅读,那就是坚持朗读出声,适当互动问答。我现在越发觉得阅读是一门技术活,并不是书读得多的孩子语文就好,在注重兴趣为主的前提下,还要精读泛读,还有输出、记录也该提上日程了。后面有空再专门写。
2.数学基础:口算+应用理解+逻辑思维关
1)口算关:计算核心内容就是十以内、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提升重点在于专注力和熟练度。一年级口算过关标准:5-6分钟100道全对。
开学初,儿子连十以内加减法还不能做到百分百正确,但现在二十以内加减法基本可以做到全对了。这里,老师推荐的每天口算拉卡训练和我在坚持的舒尔特方格还是起到了作用。
但切记:一定要坚持!我有两周放松了,发现孩子状态和计算也同步下滑。所以,难度逐步升级和每天坚持才是关键。
2)应用理解关:现在的数学题越来越强调应用了,读图和文字理解水平不够还真容易被绕晕,但这是好趋势。我儿子有时候会错,源头还是没有吃透母题。
我发现,其实所有的题型都是源于课本,如果能把课本的每一个题型背后的原理、公式吃透,复述出来,其实是不会频繁出错。
所以,数学应用题的第一核心而在于课堂听讲、母题理解。下一步,我会重点强调孩子的数学口头复述,这也是训练孩子归纳分析总结能力。
确保理解之后,那就是进行针对性专项练习、以及错题整理、反复消灭。刷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千万不要做重复性、低效刷题。
至于逻辑思维拓展提升等,可以等以上打好基础、学有余力后,适当做浅奥、深奥拓展。
二、习惯篇:健康生活、自主学习
离开自律谈习惯,其实是枉谈。但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律内驱力前,需要父母的他律、无数次的重复和不断的坚持,来助孩子形成一些好的习惯。这也是陪伴的价值。
这里的重点是:我们今天的管是为了将来的少管、不管。父母现阶段纠正和要求的终极目的,是有一天让他可以不用被管着,也可以很好地生活和学习。
一年级习惯不仅包括学习,还包括生活,而且生活习惯优先。
1.生活习惯:健康作息、自食其力
首先要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上小学初期,作息调整、环境变化、没有幼儿园老师时刻提醒,确实会见出孩子差异,但也更适合纠正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能否自觉喝水洗手、早睡早起、三餐规律不挑食、独立睡觉、规范用眼等。这绝对受益一生。
此外,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小学生能力强很多了,可以学着做饭、洗碗、扫地、端盘子、买东西、坐车、访亲等。我们最近也是进一步放手了,才发现孩子其实离了我们甚至做得很好,也知道了一些还需要调整的地方。
最后,一定要每日运动、充足日晒。这一条应该置顶,原因不再赘述。
2.学习习惯:按时高效、课内专注
建立好的学习习惯的首要是端正态度,学玩分离。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尤其男孩子。如果你坐等他乖乖玩够了再好好学,那可能时间管理就失控了。
所以,各种场合我给儿子灌输:小学生要以学为主,学习的必要性和连续性,以及不学习的结果和后果。到现在,他基本已经从精神和行为上认同了学校和家里的学习安排,认真起来的态度还是值得表扬的。
在家庭课堂中,一定要建立“任务意识”“行为规范”。在作业上我们达成一致的要求有:回家后20分钟内开始做作业;当日作业必须完成;全部任务不能晚于9:00前(最近又提前了半小时);所有的任务都是应该限时、高效完成;作业先自己做再检查再问;提前完成增加“零食电视时光”。
这些固定一段时间后,儿子现在做作业上基本不用操心了,我的重点就是质量把关了。
不过家庭毕竟是附属,最核心的还是课内,课内不听讲,或者听讲效率不高,孩子补课也起不来。这几点是我们后期需要重点改进的:
1)看老师看黑板记笔记、校内的作业按时完成:课内不搞定,课外花大力气基本都是事半功倍的。一定要在低年级把习惯纠正过来。
我现在用的是结果倒推法:看笔记、看文具、听写或者复述,基本可以了解到他上课的状态。事实上,家长关注了,孩子知道重要性了,自然会慢慢改变。
2)回家复习和预习习惯:之前我们回家都是直接做作业,结果发现错误率还不低,后来试着先复习再做作业,果然效率高很多。所以,复习不能省。
预习是缩小孩子差距的办法之一,也是培养后期自学能力的关键。开始我带着他预习,现在他基本可以做到自己预习了,这样预习、上课、复习,三轮下来,可以相对轻松地掌握。
3)复习错题习惯:起初儿子很排斥订正错题,但当某个周末我们系统订正错题后,我终于发现错题太有用了。纠正错题能明显看到掌握的盲点,根上解决某一类问题,让知识更深入扎实。没有这个闭环,做再多也是错,还不如少做。
4)独立思考习惯:一定要多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千万不要依赖家长。我也是突然发现孩子喊“妈妈,这个我不会”,才意识到过分干预对他自己独立思考的扼杀,所以现在逐步淡出陪写作业的环节了。
儿子读题的时候我现在要求他一念(念出声)二圈(圈重点)三答,在具体答题的时候其实都有思路、方法和步骤,需要协同去帮他建立。
5)自主规划习惯:学什么、怎么学、本月重点、消灭目标、时间安排,这些其实都应该让孩子参与规划,只有他参与认同了,才能更好执行。
最近一周完全让儿子自己安排回家时间,发现他做作业的主动性明显强好多,但时效和质量也会差一些,不过因此他自己得出了“最不喜欢的要第一个先做”,“先搞完作业,时间才是自己的”结论。这比我唠叨十次都管用。
当然,学习习惯的提法到处都有,都可以参考,但核心还是要提炼适合自己家娃的方法和节奏。
三、心智基础:观念引导、兴趣保护、情绪管理
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养成性格,行为养成习惯,观念改变行为。所以,其实学再多知识,立再多习惯,本质还是在于——“观念”。
小学期间孩子的三观形成和树立很关键,也可以被引导。首当其冲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适当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从懵懂开始走向自我觉醒,这个时候他们其实对社会都是好奇的,如果能有好的榜样、好的目标去引领他们,是事半功倍的。
与此同时,为什么要学习,他们也从简单服从走向深度思考。如何从具象上让他们理解学习重要性、自发学习,那就确实考验家长了。毕竟,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学习是反人性的,男孩尤是。
所以,现身说法(身边的人和事、取得成就或者失败后)、润物细无声的点滴渗透很重要。有的家庭采取家庭会议、睡前时光、也有电影或者讲座、名人传记等等,总之,这个时候能播种下梦想或者标杆的种子,一切轻松很多。
其次,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探索本能。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爱学习的,只是不一定都是狭义的课堂课本的学习,但任何形式和方向的学习都将在他未来人生里助力,而同样任何的缺失也需要在未来补课。
回在当下,我们很容易跟随专家或者学霸,复制一份学习餐单和科学日程表,然后让孩子用同样的食材养育,但是真的不同孩子的配方需求不同,效果结果也不同。如果压力过大、节奏过紧,早早扼杀了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成长的乐趣、奔跑的主动性,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无论再忙或者成绩如何,我都会给孩子一定的留白时间,让他自己去倒腾他自己的涂写、编撰玩具间的故事、无目的的户外游玩。我觉得,只有源自于心的热爱才是真正的兴趣,而这些反过来也会促进学习。
每天做完作业睡觉前,他必定在桌前画一小时画或者给我们出一套题,雷打不动,从不间断;时不时哼个小曲,现在家庭聚会拿起话筒居然能吼了,甚至睡前还能高唱;每天跳绳非常主动,周末还要拉着我说每周要跑1000米;去科技馆不再只玩游乐场了,他的梦想是想当科学老师……
也许这些东西不能让他考试加分,但是,自由、丰富才应该是童年的本色吧。
最后,亲子关系、情绪管理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里,如果天天精密无缝地控制孩子的每分每秒,或者早早地把激情都耗在家庭内战上,即便有好状态,也很难保持到长大。而且亲子关系如果僵持,一旦进入叛逆期,父母很容易和孩子思想绝缘。
大多数孩子会听那个他喜欢的、他崇拜的那个人的话。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被孩子喜欢或崇拜的家长,管好我们的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然后让孩子在你面前打开嘴巴,打开心扉,做好孩子踏实温暖稳定的大后方。
如果做不到,那么试着闭上我们想要掌控和改变的嘴巴,去欣赏和崇拜孩子吧,有时,相信比控制更加有用。
毕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成长更是。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