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 | 來自網絡
当九九六成为一种习惯
当片刻闲暇都化为奢求
你是否还记得
曾聆听过花开的轻响
也细数过雨水的纹路
那些与亲友共度的美妙时光
或者悠游自得的洒脱心境
都被消磨殆尽
常常羡慕古人的慢生活
可他们也并非全年悠哉无事
而是更善于在忙碌中
捉一段流光细嗅风月
剪一段身影留予闲情
美好的景色和合心的用具中
藏着古人的安闲与智慧
假如也给你这样一段闲时光
是否会像苏轼说的那样
做个闲人
对一张琴
一壶酒
一溪云......
旧时的生活很慢,日子很长,但也并非全然无事,士大夫伏案落笔,有案牍之劳形,农人逐日作息,有耕织之繁务,侍者需常立左右,商贾需往来经营,孩童需诵读经籍,循环轮转,各司其职。
可无论在怎样的忙碌中,古人总是能找到一段闲时光,让身体休憩,让精神栖居。
在浮名浮利与虚苦劳神中,若有一刻能“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云山之间,如清风般逍遥。
秀山隐隐中,雅士倚坐盘虬老枝,抚弄琴弦。明代杜堇在《梅下横琴图》中自题“梅下吟成理素徵,浅溪时度冷香微。冰花亦解高人意,不待风来落满衣”。梅绽,云起,琴音出,正应了那苏轼的词句,只不过将清酒换做了茶香。
明·杜堇《梅下横琴图》
“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
古时的人敬畏自然,将自身置于其中,遵循天性,感受并顺应着万物微妙的变化,又善于以清风涤耳,以明月沐眼,在闲与静之间,心无机事,反倒是暂做了这云山的主人。
若说是泛舟溪湖,最愿变成吴镇笔下的渔父,追摹“身外求身,梦中索梦”的超然,这一刻不问尘俗世故,只问江湖悠游。远阔的水面,湿气弥漫,烟雨茫茫,双雁比翼而飞,舟中人仰首静视,任由轻舟在芦花漾漾中时隐时现,独与天地往来。
元·吴镇《芦花寒雁图》
心自在了,才是真的“闲”下了。
如果你有一段闲时光,千万别冷落了好光景。来公园郊野间,来云山轻舟间,来自然天地间,亲近万物的呼吸,顺应四时的更替,让心灵得到抚慰,让生活复归平衡。
孟老夫子曾言“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长留室内,足不出户,在家中一方小天地,同样可以把握这段闲时光。
客厅内,只消两把藤编圆墩,知己对坐,言语往来,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时间仿佛很快,转眼夕霞便冉起,时间仿佛又很慢,慢到容得下谈笑间的亘古通今,宇宙天地。
养蚕的女子,忙中偷闲,倚卧着逗弄榻旁的小猫,让窗外温热的阳光轻轻铺洒在面颊。
书房里独处时,一把交椅式躺椅,恣意坐仰。闭目凝神时,自有一派大隐于市的从容。
明·仇英《东林图》局部
清·冷枚《耕织图》
明·仇英《桐荫昼静图》
明万历刊本《三才图会》中的交椅
室雅不需大,花香不在多。厅堂、卧室、书房,不在大小,简单却别致的几样家具,清新且怡人的几株花草,或是烹茶会友,或是独思静坐。我们常常抱怨没有空闲,可更多的是,时间有了,却不知如何度过。
若是有一方庭院,一个飘窗或是阳台,像《槐荫消夏图》一般,就这么往木榻上一懒,枕着软垫,双腿翘起,散落衣衫,听着头顶槐树中的蝉鸣,昏昏欲睡。或是院子中,闲看孩童嬉戏的傍晚,仿佛自己也回到了无忧的童年,心神俱宁,让思绪越飞越远。
宋《槐荫消夏图》
宋《蕉荫击球图》
闲,并非只是时间的空置,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离不开适意的用具,更离不开清淡的心境。今日亦如是,一份沉静下的心,一双找寻美好的眼,再加上一把躺椅、或一张毛毯、或一杯热茶、或一些花花草草,常见小物件就能让“闲情”信手拈来。
走出家门不过三两步,串街的商贩,挑担的货郎,成了灰色街巷中,最鲜艳的一抹色彩。一连串的叫卖声宛转在胡同小道里,像一条丝线,牵出了家家户户寻声蹦跳着出来的孩子们。
南唐·李昇《货郎图》
小时候放学后,总是在胡同里呼朋唤友,一齐围着推车或挑担的商贩问东问西,谁要是兜里有几个钢镚,能买下心仪的物件,便能收获所有孩子羡慕的目光。今天捉迷藏,明天掷沙包,后天定个主题过家家,可一到了六点,就必定飞奔回家准时收看动画片。
明·计盛《货郎图》局部
旧时的快乐好像如此简单,无论是文人或农夫、仕女或孩童,从山间溪野到厅堂书斋,从街头巷尾到瓜豆田园,有的凭自然之美景、借用具之便利,有的自观内心,求得宁静。讲究也好,恣意也罢,都是不拘不束,随心而息,乐享着一刻安闲。
想一想,工作结束后,有多久没有放下手机,去看街边对阵的棋友,去听夏蝉在枝叶间嘶鸣,去窝在沙发里什么也不做,只认真听燕雀归家和微风流过的声音。
古时与现在,很多快乐其实都是相同的。只是我们更多的是身虽闲,而心却难闲,再也无力去关注身边的美好,让“闲”变得枯燥。生活不易,总是那样匆忙,可若能有“浮生半日闲”,你将如何让身体和心灵一起放个假呢?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