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特务机构“厂卫”

在中国历史上,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均是明朝的特务侦察机构。其中锦衣卫有别于东、西两厂,不由宦官统领,属于外官机构。东、西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由皇帝亲信心腹担任。

责任内阁制_内阁责任制和责任内阁制_内阁责任制利弊有哪些

厂与卫的职权基本无差别,但由于锦衣卫属于外官,奏事需用奏疏,还有勋戚及其弟子参加,不如东西厂太监亲近,故厂的势力总要大于卫。这样,锦衣卫侦查一切官民,厂则侦查官民和锦衣卫,皇帝则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查特务体系。厂、卫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奉诏行事,受理词状,任意逮捕吏民,用刑非常残酷。厂卫爪牙遍布全国,气焰嚣张,明末尤甚。

责任内阁制_内阁责任制和责任内阁制_内阁责任制利弊有哪些

内阁制的由来

说起内阁制,它的建立是比较艰难的,虽然在唐宋时期的官职称谓里出现过“某某殿大学士”、“某某阁大学士”,但是这些唐朝的学士都是以研究学术为主,主要工作是修撰违章,校理经籍,或者是举荐贤才,并没有参与政务。而宋代的“殿阁大学士”都是虚衔,是给当过宰相的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所以,唐宋时期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内阁”。

内阁责任制和责任内阁制_内阁责任制利弊有哪些_责任内阁制

那么什么是内阁呢?所谓内阁是指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立的中央官署,属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僚机构。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废掉丞相和中书省的建制。但是为了解决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的问题,明太祖朱元璋效仿宋代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成为内阁的前身。但是当时的殿阁大学士品阶较低,不能参与政务,仅仅是皇帝的秘书班子。

内阁责任制利弊有哪些_内阁责任制和责任内阁制_责任内阁制

朱元璋死后,永乐帝朱棣组建了内阁,于1402年正式启用内阁名号。永乐帝以后,内阁逐渐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内阁政务体系。

内阁责任制和责任内阁制_内阁责任制利弊有哪些_责任内阁制

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但清初军政大权掌握在议政王大臣手中,内阁职权被削弱。到了军机处成立之后,内阁则只负责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等工作。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此时的内阁已经和西方的内阁制度更为接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