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风险是监管层突然变脸
趣店等一批互金公司赴美上市是寻求肯定,也是寻求信用背书,同样是被逼迫的一种无奈选择。但由于其太高调、太张扬、太显摆,结果招来了一系列恶果。
媒体铺天盖地地穷追猛打。套路老生常谈:高利贷、学生以及年轻人背负高利贷,家长逼迫还贷等。现金贷平台成了黄世仁,罪孽深重。
但目前见诸媒体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传统金融思维上,这样下去必将彻底毁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新金融,而且这种声势浩大的所谓整顿,必将引发现金贷平台的声誉风险(巴塞尔协议三中新列入的监管风险内容)。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所有金融业的一个共性是其脆弱性。即使经营非常良好的金融机构,一个谣言或负面消息都可能让其发生挤兑风潮,最终关门大吉以至于走向倒闭。
中国互金企业已经久经市场的、行政手段监管的摔打甚至扼杀,最终还是顶住了,这很不容易。目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监管造势,对趣店等赴美上市互金企业的影响也很大,这些企业股价已经连续多日下跌。
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钱借给适当的人。换句话说,现金贷确实解了一部分燃眉之急的中低层收入人群的需求。其高效配置资金、普惠性金融的性质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在现有金融体制下,个人贷款需求永远普照不到。
但也必须客观分析现金贷的危害性,比如利率超过36%被定性为高利贷。需要明白的是,最高法的解释只是不受法律保护而已。即一旦借款人不归还贷款,现金贷平台告到法院,法院不再受理。损害的是现金贷平台,但并不代表借贷关系不存在。
至于学生借高利贷还不起,家长被逼迫还贷问题,学生只要年满18岁就应该自己承担责任。一旦利率超过36%,完全可以拒绝还款,现金贷平台的风险就出来了。
因此,必须明确其是大势所趋,监管应疏堵并举、以疏为主。否则,必将给地下高利贷预留空间与土壤甚至网贷逼迫开始走下黑市交易、风险更大更隐蔽的地下。绝不能逆潮流而动。
薛洪言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互金平台赴美上市
不能算“吃里扒外、补贴国外投资人”
有人看到互金平台上市后的大涨,再看看A股市场优质互金标的的缺乏,不由得发问,为何好的投资标的,总是便宜外国投资者?尤其是这些平台的客户都在国内,算不算用国内市场赚的钱补贴国外投资人?
没错,从行业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的资本风口,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历史的业绩和成长性都不错。作为投资者,“买入并持有”其股票,便能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
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金融是典型的风险滞后性行业,互联网金融在前期的野蛮增长中的确收获了高增长和高盈利,不过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也不是没有。其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性如何,尚未经受周期的验证,A股市场能进难出,若后面发生业绩变脸,难保一些互金平台不会成为A股市场的搅屎棍,令人头疼不已。
基于此原因,国内监管层对于互金平台在A股上市,依旧是存在顾虑,导致当前互金平台在国内上市仍缺乏成功的先例,而美股上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模式,对于着急上市的平台而言,赴美国上市便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但这并不算“吃里扒外、补贴国外投资人”,因为没有任何一支股票只涨不跌。因此也可以说是“拿国外投资者的钱来补贴国内企业的发展,以使其更好地为国内用户服务”。
另外,几家平台在招股说明书中都大篇幅介绍了监管趋严对平台和行业未来前景的潜在不利影响,算是尽到了告知的责任。
从上市的几家平台来看,以P2P为主,P2P的资金端监管框架已经基本明确,现金贷的监管趋严会带来不利影响,但影响幅度有限。而对于专注资产端的非P2P平台而言,则监管的趋严可能会带来资金来源拓展的压力,影响较大。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