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啊同学们”
打开最新一条推送文章参与抽奖哈
⬇︎⬇︎⬇︎⬇︎
大家也可以把这对这个账号的期待,
写在下方「留言区」中啊!
另外呢,
眼看着离预报名的时间就不远了,
为了大家都能顺顺利利的把名报上,
今天我就跟大家说一些:
关于报名的小贴士吧!
⬇︎⬇︎⬇︎⬇︎
报 名 事 宜 早 知 道
预报名&正式报名
预报名:
考研预报名原本是仅针对应届生开放的,但有的省份往届生也能报,不过如果考生不想进行考研预报名也是可以的。
预报名成功的考生,报名数据有效,不需要在正式报名阶段再次报名。已报名成功的考生可登陆网报平台查看本人网报信息,下载报名信息表。
小贴士:考生可以使用微信绑定你的学信网账号,接收“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交费结果通知”等提醒。
网报常见问题
➤信息填写有误,正式报名时是否可以修改?
可以,网上报名时间段内,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及报考点等报考关键信息不可修改,其他报名信息可以修改。
若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或报考点等信息确实错误,只能取消当前报名信息后,再新增一条报名信息。
因报考点对报考人数有限制,建议不要轻易取消,谨慎操作。
➤考生户口和考生档案相关内容,应该如何填写?
应届毕业生户口迁至学校的写现就读学校所在地和现就读学校详细地址,没迁至学校的写户口实际地址即可,往届生按实际情况填写。
档案填写同理;
➤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能否选择工作所在地的报考点?
一些考生想选择工作所在地的报考点,这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②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如果想选择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报考点,要符合工作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要求。
注:一般需要提交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具体请查询网报公告。如有疑问,请咨询报考点或报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
好啦!今天就先跟大家说这些,
大家不用担心,后面我会再陆陆续续的
跟大家说一些关于预报名、
正式报名的流程及各种注意事项的,
同学们知道时间后安心备考就好!
剩下的交给我✊
【单选】
(2020年第10题)
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焦点是( )
A.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发动广大民众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多选】
(2015年第27题)
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 )
A.台湾被日本侵占
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C.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多选】
(2014年第27题)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有人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
A.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多选】
(2016年第27题)
1898 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 103 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选好了吗?
选好了才能往下划哈!
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焦点是(B)
A.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发动广大民众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解析&干扰选项辨析
【解题思路】
⚪️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1️⃣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2️⃣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 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 维新派跟革命派之间的冲突,最关键的点就是“要不要革命”,维新派主张用改良的方式让中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
⚪️ 而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方式让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所以B选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才是他们论战的焦点。
⚪️ 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B。
【干扰选项辨析】
⚪️ 选项A、D,均属于本次论战的内容,但不是论战的焦点,故排除。
⚪️ 选项C,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发动民众,改良派也没有发动民众,他们走的都是精英路线,所以“要不要发动广大民众”并不是这次论战的内容。
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1894 年 7 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ABC)
A.台湾被日本侵占
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C.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小tips
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
甲午中日战争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它先后是几个重要的标志:
1、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标志着中华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鸦片战争后,部分中国人开始觉醒)
3、标志着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高潮的到来
甲午中日战争不只是这三个主要的标志,还包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的几个岛等等。
解析&干扰选项辨析
【解题思路】
⚪️ 本题考查“中日甲午战争”。
⚪️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 俄国认为,日本割取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便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 俄、德、法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理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德、俄、英、法、日等国于1898年至1899年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的刺激极大。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 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 A、B、C。
【干扰选项辨析】
⚪️ 选项D,“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是在鸦片战争后,比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要早。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有人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ABD )
A.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干扰选项辨析
【解题思路】
⚪️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
⚪️ 其革命性表现为: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 其民主性表现为: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 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 A、B、D ✔︎。
【干扰选项辨析】
⚪️ 选项C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就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 故C选项不能选❌。
小tips
对孙中山的历史评价
我再说一个选项,来和C选项比较一下,“孙中山维护中国领土的完整”。
你们选还是不选?有很多同学会不选。
因为我们刚刚说孙中山企图承认跟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列强对他的支持,也就是说孙中山希望拿土地、拿不平等的条约去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所以就得出了结论:孙中山是不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
这种想法就错了,逻辑不能这样迭代
。
政治书上除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孙中山的部分主张偶尔进行批判之外,对孙中山的整体评价还是积极、正面的。
所以,在做考题的时候,一定不能承认孙中山不爱国、分裂祖国、不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卖国求荣等说法
,这种说法一定是不符合考试基本调性的。
总结
⚪️ 首先,“孙中山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他承认。
⚪️ 其次,“孙中山不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
,因为他是一个正面的历史人物,肯定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
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BCD)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解析&干扰选项辨析
【解题思路】
⚪️ 本题考查“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 其中,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
⚪️ 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能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干扰选项辨析】
⚪️ 选项A,维新派并未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那今日份真题就先告一段落,
快去次条文章,做新出的模拟题吧!
记得在下方【留言区】,
写出你的解题思路呀
往期带练回顾
同学们可以在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回顾“涛出两题”往期内容
23考研《优题库·真题集》
我在这里等你
《历史的面孔》在这里噢!!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