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端午小长假,上班回来有木有整个人都开始处于离魂状态?
其实岛国人民也是过端午的啦,今天我们一起扒一扒岛国端午的那些事儿
日本端午节(日语:端午、たんご)是日本大和民族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午之节句(端午の节句、たんごのせっく)、菖蒲之节句(菖蒲の节句、しょうぶのせっく),在日本已有悠久的历史,与人日、上巳、七夕、重阳统称为"五节句"。
端午节属于男孩子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其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的。日本人过端午的主要活动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并喝菖蒲酒。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日本人也过的端午节
必备物品:菖蒲、人偶、鲤鱼旗
菖蒲在日本不单有辟邪的作用,其剑状的外形令人联想到斩妖除魔,加上其在日语中的读音与“尚武”、“胜负”相同,更是勇武的象征。在端午节时,人们把菖蒲和艾蒿插在屋檐上,称为“轩菖蒲”,或用来铺屋顶,称为“菖蒲葺”,睡觉时把菖蒲垫在枕头下,称为“菖蒲枕”。在这一天,日本人还会喝菖蒲酒、用菖蒲水沐浴,据说菖蒲的芳香能驱走恶魔。
鲤鱼旗
鲤鱼旗则由七色彩旗和红黑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红色代表母亲、黑色代表父亲、青蓝色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旗子会在蔚蓝的天空里迎风飘动,表示鲤鱼跳龙门之意。
凡是有男孩子的人家,到了端午节都要把做成鲤鱼形状的旗帜高高悬在房前屋后。各家似乎都在比赛似的,看谁家的鲤鱼旗庞大,在人们的心理中,鲤鱼旗越是庞大,孩子将来就越有出息。这一天,仰首向青空望去,只见随风飘荡的旗帜宛如一尾尾锦鲤浮游在蓝色的海洋之中。日本人为什么为了儿子悬挂鲤鱼旗,似乎也与中国文化中的望子成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民间古来即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而宋人陆佃撰著的《埤雅》写道:“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鲤鱼旗是用布、绸子或者纸制成的空心鲤鱼。悬挂这种旗帜是从四百多年前的江户时代开始的,望子成龙和鲤鱼跳龙门大约就是这个时期东传到日本。日本接受外来文化很会民族化,中国的端午节有悬菖蒲、饮菖蒲酒的习俗,接受了这一避邪祛病习俗的日本人发现“菖蒲”的音读是“しょうぶ” ,与汉字词汇“尚武”的发音一模一样,便对“菖蒲”的习俗进行了大和化。每年到了端午节,有儿子的人家一律都要在家中布置好“五月人形”(ごがつにんぎょう)。
“五月人形”
所谓“五月人形” ,就是充分显现尚武精神的偶人,一般包括以下几类:其一是精英饰品(大将飾(たいしょうかざ)り),中间是位精英人物的人偶,如神武天皇、历史英雄、著名武将,或者传说中的传奇人物如桃太郎等等。人偶的两旁一般饰有武器弓箭、战刀。其二是头盔饰品(兜飾(かぶとかざ)り),没有人物的装饰,只是在装饰台上摆放一顶做工精美的头盔,两旁饰有弓箭、战刀等。其三是铠甲饰品(鎧飾(よろいかざ)り),没有人偶,只是在装饰台上摆放一套华美的铠甲,两旁饰有弓箭和战刀。其四是儿童偶人(童(どう)人(にん)形(ぎょう)),一个可爱的男孩儿人偶,手中持有菖蒲刀或者其他什么武器。“五月人形”其实是作为家中孩子的替身,为孩子起承担厄运、驱除邪恶的保护神作用。在从前的日本,崇尚武士人偶还与培养武士道精神有关系。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男性的尚武精神渐趋沦丧,前不久日本大地震中自卫队士兵临阵脱逃以及怯于与人交往的“宅男”现象都在诉说着日本男性的阴柔化。如今的五月人形越做越精美,越具工艺性。在价格上相当昂贵,一般都七八万日元左右。在形象塑造上,五月人形也日渐人性化,不少偶像做得活泼可爱,或者令人忍俊不禁。
玩什么?放风筝
放风筝习俗主要在日本关东以西至中部地方流行,这些地区的男婴出生后过的第一个端午节,父母都要放风筝祝福儿子健康幸福地成长。一些地区有较大型的端午放风筝活动,例如2014年5月5日,在日本神奈川县相模川举行的“大风筝祭”上就放飞了一个约210平方米,重约950公斤的大风筝。
相同之处:
中国这一天有插艾蒿辟邪的风俗,日本也有插菖蒲辟邪之说。
中国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日本就有挂鲤鱼旗的风俗。
不同之处:
时间不一样:在中国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而日本是阳历五月五号。
习俗不一样:
中国端午节主要是纪念屈原,吃粽,系香包,划龙舟,插菖蒲及艾草当门饰并拿来洗泡,饮雄黄酒,立鸡蛋,并有白蛇传(许仙和白素贞)等民话传说,使得端午避邪色彩很重。
日本的端午节主要成了儿童节,吃粽子及柏饼,插鲤鱼旗,有些富裕人家还会插武家之刀和旗,摆兜或五月人形(桃太郎或金太郎造形的娃娃),洗泡菖蒲避邪强身,所以在日本“端午之节句”又名“菖蒲之节句”。
粽子形状和口感不一样:
中国的粽子有南北之别,北方的粽子粽子皮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馅多是简单白米,或者杂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味道以甜味为主。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端。和北方粽子的一个重大差异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预先用酱油浸渍,与肉馅相蒸,香味扑鼻,粽子皮是竹叶来包。
日本的粽子和中国的有很大差别。在日本,人们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状也与中国的不同,他们的粽子皮多用箬叶或菰叶,成长圆柱形。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