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营造本科教育发展良好氛围,“湖南师大本科教育”微信公众号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网”同步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专题,将持续分享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问题与挑战,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公共管理学院—

思政引领、交叉融合、经世致用

培养高素质卓越本科人才

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 学科建设 ◆

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创办于1960年的湖南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学院涵盖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其中哲学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政治学入选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哲学、政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

学院开设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社会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学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各专业办学水平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

◆ 教师团队 ◆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2个省级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学院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高校重点教材编写组6人(其中首席专家4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芙蓉学者(2人)、湖湘英才(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8人)等省级人才20余人。

◆ 人才培养平台 ◆

学院平台高端,为本科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平台基础。学院依托伦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哲学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等优势,建设有湖南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拥有湖南省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县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3个省级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湖南省PPES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多个省级教学平台,是学院卓越本科人才培养强有力的支撑。

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卓越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思政引领、交叉融合、经世致用,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

◆思政引领◆

一、坚持思政引领,构建 “大思政”育人格局,驱动学生理想信念塑造

学院坚持思政引领,成立了三全育人领导小组,出台了《公共管理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条例》《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构建了 “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驱动学生理想信念塑造,筑牢学生“信仰、价值与精神”之基。

(一)通过院、家、社、生“四位一体”,打造全员育人共同体,实现全员育人。学院在党委领导下,构建了学院、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协同联动育人格局,形成学院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全员育人机制,打造全员协同育人共同体。

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学院成立本科生党建委员会,加强本科生学生党建工作,打造校友思政育人平台,常态化开展“思源”学生干部素质拓展培训。借助红色论坛、精勤讲堂等,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社会先进模范等来院为本科生开设各类讲座,发挥其思想引领与榜样示范作用;邀请社会、企业、政府人士以及教育专家、专业教师、校友、学生等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学院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做好“成长报告”与“学业预警”等工作,发挥家庭在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协同育人作用;学院与长沙市团市委联合开展“先锋计划”,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团市委兼职团干部锻炼;与长沙市区县街道合作选拔学生担任社区助理等开展社会实践育人工作。

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

“思源”学生干部素质拓展研学活动

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

“先锋计划”学生兼职团干部见面会

及优秀校友为本科生开设各类讲座

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

借助红色论坛、精勤讲堂等平台育人

(二)通过“点-线-面一体”“四维一体化”,贯通育人环节,实现全过程育人。为完善学生发展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学院基于“全覆盖”“全过程”理念,在本科教学已经配备授课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助理班导师的基础上,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专业导师,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对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四年一贯”制全程化、全方位的思想引领、学业指导与学术引导。形成专业导师抓“点”、班导师和学生助理班导师抓“线”、辅导员抓“面”、学工和教务抓“体”的“点—线—面—体”四维一体化育人体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将教师的指导和引育贯通学生学习与成长进阶的全过程,贯通学生思维与能力进阶的全过程,贯通学生心理与精神进阶的全过程,实现不同阶段育人的自然衔接与无缝对接,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覆盖。

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

本科生班导师制与专业导师推选会

(三)通过“四融合四联动”,聚合育人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学院通过“四融合四联动”,大力推进全方位育人。一是融合三大课堂,实现“第一课堂”示范引领、“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以及“互联网+思政”“第三课堂”网络育人的协同联动,聚合课堂资源,强化课堂主阵地育人。二是融合校内校外,实现学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聚合政府、企业、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大熔炉育人。三是融合线上线下,聚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在线教学”与媒体矩阵的协同联动,推进多场景育人。四是融合校际院际,实现院本部与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的协同联动,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跨校育人。

◆ 交叉融合、经世致用 ◆

二、坚持交叉融合、经世致用,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驱动强基固本达成和创新能力增强

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以交叉融合和经世致用为主线,全面推进本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立体重构本科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驱动强基固本达成和创新能力增强。

(一)坚持交叉融合,构建了与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相契合的课程体系,驱动强基固本达成

学院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学科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按照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深化交叉的原则,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本土化课程与国际化课程、前沿课程与基础课程,全面修订和完善了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完善能力-知识点-课程矩阵,全面提升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高素质卓越人才培养能力。

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

本科人才培养学生座谈会、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

学院在课程体系改革进程中,培育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经典导读》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区工作》《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经典导读》等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和哲学专业成功入列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学专业成功入列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

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也催生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学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向玉乔教授领衔的“中华伦理文明传承与伦理学理论创新团队”成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

学院彭婷老师分别荣获2023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湖南省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一名)、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课程思政专项奖,并荣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孙保学老师荣获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二)坚持经世致用,构建贯通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四进阶”实践教学体系,驱动创新能力增强

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

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优化实践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内容,改革实践模式、创新实践方法、搭建实践平台,坚持经世致用,探索并构建了贯通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四进阶”实践教学体系。即围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把握好传统第一课堂和新型第二课堂的基础上,以能力“四进阶”(即娴熟专业基础技能→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卓越综合实践能力→优秀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实习实践、案例教学、学科竞赛、田野调查、双创教育等为具体渠道与手段, 驱动学生创新能力增强。

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

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孵化了系列高质量教学成果,2019年以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中,“培根铸魂,返本开新:‘两创’视域下中国哲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创’视域下中国哲学课程体系建设及应用”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地方院校‘四轮驱动+四融并举+ 三维同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人才培养成效

◆学生创新能力◆

一、学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来,学院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和学术竞赛中获奖66项。包括第二届“寻是杯”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第十三届“正大杯”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二等奖、“正大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二等奖等等。

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

近五年,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1个项目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16个项目获得省级立项。

近五年来本科生主持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升学率◆

二、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和升学率稳步提升。学院坚持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党建引领、教学改革、实践创新等搭建平台,培养“底色亮、有情怀、敢担当、能创新”的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堪当中坚与骨干,使学院成为未来党政精英、学术专才和职场能手的卓越人才培养高地。

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就业率稳步提升,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继续深造比率保持在35%左右,均居学校前列。近两年来我院有周心雨、罗静、陈卓等数十余名学生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985高校学习深造。同时,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中建三局、五局和七局以及中国水利水电、首钢等大型央企国企就业并成长为骨干。其中,16级社会学卢析作为全球前十大IT企业明基集团明基BenQHR,连续几年都带领团队来我院选聘毕业生。

此外,有18名学生考上公务员和选调生,有131名学生进入中小学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有7名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西藏地区工作,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本科生教务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与管理平台_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2020级学生保研情况

◆典型优秀毕业生◆

三、典型优秀毕业生层出叠现。建院以来,学院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一流的卓越优秀毕业生,他们大都成为各条战线的中坚和骨干。在基础教育领域,有全国优秀政治课教师余安宜、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金莲、全国先进文化教师奖获得者黄力飞、全国优秀教师周巧义、全国劳动模范曹万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谭树茗等一批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典型代表;也涌现出了一批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国际哲学院院士陈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黄百炼、湖南师范大学原校长刘湘溶、湖南省社科院原党委书记朱有志等为代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和专家;还涌现了一批以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智敏、原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佳义、原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蔡长松等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党政高级领导干部和地方政要。学院形成薪火相传的成才“循环道”,出现了在学校各学院中比较突出的优秀人才群体现象。

在“正大日新”院训感召和优秀校友榜样的激励下,近年来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青年校友,如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杨华、山东大学哲学专业教授冯波、长沙市团市委书记刘林志等,哲学专业胡秀灵推免至中国人民大学读研,后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陶周颖就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业博士生,现任职浙江省委党校。我院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基层建功立业。近三年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汤金毅推免进入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2021年考取湖南省直机关选调生,现任职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人民政府;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吕诗萌考研到武汉大学,2021年考取长沙市直选调生;行政管理专业苏琴推免至重庆大学读研,现为四川广安选调生;2021届公管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党员易群,曾任学院社管主任,本科毕业后考取湖南省选调生,现工作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菜花坪镇人民政府。她在“相遇选调”公微发表文章《我在基层重读“师范大学”》一时在网络走红,湖南师范大学党建微平台、校友总会公众微信号和学院正新传媒纷纷转载。

供稿:公共管理学院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