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简称“晋”,可是“晋”是何时成为山西的简称,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其实“晋”的简称与西周时期的晋侯燮父有着密切的联系。

燮的意思_双阙燮父番外_燮

晋侯燮父,姬姓,名燮父,周武王之孙,唐叔虞之子,西周诸侯国晋国第二任国君。唐叔虞死后,晋侯燮父继任君位,并经周天子同意,将国号由"唐"改为"晋"。此国号一直沿用六百余年,直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周威烈王承认赵烈侯赵籍、韩景侯韩虔、魏文侯魏斯为诸侯,晋国才被取而代之。

晋侯燮为何要改国号为晋?历来众说纷纭。

一为晋水说。燮父宫殿旁边有一条河流名叫晋水,所以燮父以水名改国号。《汉书·地理志》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史》卷一《晋的来历》即开篇明义“晋国实源于晋水,但是这里所说的晋水,绝不是太原西南之晋水,而是地处古唐国范围内的晋水”。在今南梁镇古城遗址附近,曾有一条河流,名曰“涧水”,古代“涧”“晋”通假,此涧水可能就是晋水。又民国版《翼城县志》记载:故城曾有一座城堡名“桐城堡”,在城堡之南有一条河流环绕,名曰“天河”,天河发源于寺儿口,经牛家坡北,名唤池后头沟,宽约五六丈,直至滦池西,形成一大河滩,再下即成河,与滦水源头极近。此外,山西省考古所研究员田建文在主持苇沟--北寿城遗址勘探过程中,认为苇沟--北寿城遗址为晋国早期的都城所在地,绵山附近的金河流经曲沃之后改称滏河,由于伴随政治中心的变化语音发生了转变,故金河可能是当初的晋水 。

二为晋献说。据晋国史专家、山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孟存等著《晋国史纲要》认为燮父改国号,当是以唐叔虞曾进献嘉禾给周成王的缘故,改称晋侯以志之,随后便将国号改为晋了。古唐国虽然处于河、汾之东,国土面积也才方百里,属于二等诸侯国(当时的卫国国土面积近四百里),但是古唐国气候湿润温暖,土壤肥沃,农业非常发达。周成王十一年(前1032),古唐国的田地中出产了很多丰满硕大的双穗禾苗,唐侯认为这是一种祥瑞,于是挑选了一株“异亩同颖”的穗苗进献给周天子,周天子又将这株双穗禾转赠给了周公姬旦,周公很高兴,于是作了《嘉禾》一诗,赞扬叔虞治国有方。《尚书·周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周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宣扬)天子之命,作《嘉禾》。”此说主要采取了“晋,进献方物于周天子之意”。

三为区分旧唐说。古唐国本为上古方国,为尧帝的后裔。商朝末年,商周大战于牧野,商军战败,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姬发分封诸侯,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了朝歌,以延续商王朝的祭祀,但武庚一直待机复国。姬发死后,周公摄政,武庚便伺机起兵反周,翼城的古唐国也参与了这次叛乱。周公挥兵平叛,用了三年的时间,二次“克殷”,使得周朝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大业。

战后,周公营建了成周雒邑,将殷商贵族迁徙到雒邑一代,设置卫国并屯驻大军进行监管。对于唐国,则将叛乱的唐国贵族进行流放,流放的地点则有两种说法,一为《翼城县志》旧志记载的“唐有乱,周公灭之,遂迁尧子孙于杜,谓之唐杜氏”,但是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杜在今陕西杜县,此地靠近镐京,为周王朝的腹心之地,不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土壤条件都非常优越,将一支武力强大(古唐国人善射,制作的弓箭非常锐利)且有反叛之意的敌对势力迁徙到国都附近,并非上策。著名先秦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原教授、上海市博物馆原馆长杨宽经过详细严谨的考证,认为唐国发动叛乱之后,被周王室改封(流放)到湖北随州一带,湖北当时开发程度较低,人烟稀少,瘴气弥漫,而且很多地方为濮人和越人等少数民族占据,发展不便。唐国改封在随州之后,一直延续到战国初年。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唐成公联合吴国、蔡国组成联军在柏举之战击败楚国;次年,唐成公被复仇的楚国所灭,至此唐国绝祀。从这个角度讲,燮父改唐为晋,主要是为了与改封在湖北随州的唐国进行区分,晋国占据了唐国旧地,但是属于一个心向大周的同姓诸侯国;唐国虽然国号尚存,但是已经从富庶的晋南翼城地区迁徙到了当时尚属荒凉的湖北随州。但是,不论如何,改国号都为政治大事,需要经周王室的批准,绝非擅自为之。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但是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其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即史料的支撑。问题在于数千年之后,不仅历史风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很多历史文物也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如何用资料说话,让历史成为现实中人们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变得困难!正如燮父改唐为晋,原因到底是什么,难下定论,古唐国迁徙到了随州之后,又经历了哪些变故和发展,也记载不详。但是翼城是古唐国最早的发展区域,这个倒是有迹可循,从这个角度上讲“天下唐人,老家翼城”这个说法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的。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