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创
初见雪青李晓姝/文
——记日照绿茶品鉴会
每逢冬季,地处北方地区的山东日照大地上普降白雪,覆盖整个茶园,翌年春冰融化,云蒸雾裊,万物复苏,茶树就在那乍暖还寒时,吮吸着凉凉的冰露,展露出星星点点饱含一冬积蓄的嫩绿,整个茶园瞬间生机盎然起来,此时,采下新芽制茶名“雪青”。雪青,是款绿茶。
虽生于山青水秀的川滇江畔,我却向来不爱饮绿茶。85度水温的要求就像是一种对个性的束缚,高了便伤了活性,低了又似有怠慢,冲泡两次滋味便丢失很多,更略有矫作之嫌,所以每品绿茶,心中的嫌弃之情也就从不遮掩。在品鉴会前听柳叔闲谈了很多日照绿茶的好、齐鲁佳人的妙,心中不免疑惑,如此夸赞到底是因佳人而生佳茗情怀呢,还是对家乡茶本有私心的偏袒呢?但心中确也起了一丝幻想。
初次见到此茶却并无太大的惊喜,观外形全无龙井的挺秀,也没有碧螺春的精细,那略显粗犷的干茶更无娟秀内敛的佳人之美,顿然心生一种“江北第一茶”之名的不实之感。信手把来一套盖碗,温杯烫盏之后,把长得并不让人十分待见的干茶随意一投,盖碗轻启偏又嗅得满满的香气,悠悠甜甜。较之前遇到的绿茶的轻轻扬扬,这是从未见识过的饱满、悠长、浓郁的香,而且香得如此美妙、如此恰到好处。浓而不腻、满而不浊、高而不扬、悠而不散。这种惊喜,竟然让人顿生一种不能永久沉浸其中的自我怜意。不忍注水,怕这水分夺这美妙的芳香,不忍呼气,期的是五脏六腑皆有香依。
然而,茶到底是要喝的,就如人生需要经历每次的剥茧才可获得真正的成长。把凉至适宜温度的开水,沿着碗壁缓缓注入,用最温柔的方式注入,却也正暴露了自己对芳香留恋不舍的私心。水入,茶起,沐浴,苏醒,芽叶在水中舒展变幻。数秒浸润即刻倾出,明黄嫩绿的茶汤泛着闪闪的光亮,再闻茶底,温香扑鼻。细啜慢品,如丝般绵软柔滑,咂舌回味,颊齿留香,饱满鲜爽,甚至连冷凉的残汤竟也是毫无寡薄苦涩之感,惹得现场多了份吃残茶的乐趣。
慢慢的,我陷入了沉思,雪青茶,居高香妙品之列却无娇贵之粉气,如居绣楼高阁却无二八佳人之稚嫩。婉约而大气,惠内而性韧,虽为丽人却更似巾帼英雄,帕首弓腰出阁姿,卷漳营郭记完碑。人茶皆佳味,方为本色。人如茶,茶同人。观貌不得以粗实美丑断然评价,闻名不得以噪默响静断然定论,品其真味、察其本质、解其溯源,才是品茶之道,才是识人之道。
每一杯茶都有她独自的性格,茶却从不挑剔饮者有三六九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人却要才疏学浅且泛泛而谈。未识茶香便被外貌所羁绊而忘品茶之真味,未识本原便以点概面轻断人之喜恶,此时,羞红于面的惭愧已无言以喻,为自己曾经对绿茶的那份偏见。若绿茶也有情感,还望她能谅解我的鲁莽接受我的歉意,若雪青是位姑娘,还请她明悉我的心情收下我的谢意。
柳叔说,茶之道,非言一二辞藻华美的诗句,非行三两繁琐规矩的礼仪,非解了了空幻深邃的禅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惟学可教,道不可授矣。品茶过程中的所学所获所思所悟,而产生自省自悟自我,这种自感觉真好。此良师,又岂是只言片语能以言谢呢。
May. 08 2016+ by: 李晓姝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