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
美丽乡村建设是由多个要素构成、标准要求较高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优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从目前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到位
“什么是美丽乡村,怎样建设美丽乡村”是贯穿美丽乡村创建全过程的两个核心问题。准确把握美丽乡村内涵和标准,直接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但是部分镇、村干部以及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标准认识是比较单一和片面的,往往只关注了硬件建设,而忽略了软件建设。
1、建设重表象轻实质。我国乡村建设发展较早的地区,乡村建设性破坏严重,面貌修复困难,放之任之思想普遍存在。村庄整治注重外立面,轻基础设施,重表面建设,轻实质需求。如:
村标:建设高大上的村标,丈多村标造价高达20-30万元;有的甚至上百万。有许多用多样造型怪异,有的仿古仿的不伦不类。
建筑外立面:把美丽乡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涂脂抹粉”,“一刷白”房子外面刷白,有的本来就青砖或红砖外墙却要在外墙上刷层白涂料,而刷的时候又只刷了主巷道两侧墙体,使整勹建筑和村落面貌变的不伦不类。有的把传统特色的古民居、土坯房外墙也刷白,更有甚连路沿石也刷白。还有在原本砖墙基础上抹水泥砂浆刷涂料再画上砖格子。
乡村特色:在建设中被淡化。一些地方摊大求洋、风格单一,建设如城市化公园,农村特色的风貌不强。如:在农村建大型广场,把原来的菜园地改为绿化草坪,到处是水泥地面、钢筋混凝土建筑、人为添加亭榭长廊等等,失去了原有的田园风光。
建筑颜色:因建国以来随着时间脉络和各时期的经济状况不同,而形成了不同阶段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因此村中建筑多五颜六色。
2、乡村特色逐渐消失。“美丽乡村”推动了乡村建设,但跟风式的建设,没有前期的规划和研究,相互照搬,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现象,原有的乡村特色逐渐消失,乡村文化也随之缺失。
3、美丽乡村建设内函不足。部分干部和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内函认知较少,认知上停留于拆违工、环境卫生、美化外表。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够深入。只重表面美观气派,忽视软文化建设。
4、建设缺少主动性。不少镇、村干部存在“等、靠、要”依赖的思想,强调客观困难多,大胆创新的少,主动性不强。
(二)美丽乡村规划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规划编制滞后,全国60万个行政村,已完成乡村规划的村很少,部分完成规划设计的多不切实际,也多没有很好的执行,甚至连许多历史文化村落尚未编制规划。不少地方村镇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建设随意性大,没有更多考虑村庄的整体布局、道路网络、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村村之间关系、村镇之间关系等需要。
1、经济利益驱动,多层建筑蔓延。村民不顾规划或者没规划可依,出于经济利益,集资联建多层的套房,部分自用,部分出售,多数散落在村中,与乡村自然、历史相脱节,破坏了农村原有的肌理和面貌。
2、古建筑破坏严重。许多村庄丧失了乡村美感。老房子或大宅院原拆原建,使用现代外墙材料,模仿城市建筑立面,使乡村整体性与文化内涵消失殆尽,不同年代建筑的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
3、环境建设上盲目模仿城市建设,在村里垒起假山,建起喷泉水池,不仅造价高,而且与农村风格不一致。因维护成本高,一年到头也没用一二次。
4、绿化上现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许多乡村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盲目参照城市做法,贪大求洋,选择珍奇树种和外地树种,铺设草皮,种绿篱树珠等。造成了有限的资金浪费,同时许多树种水土不服也难于维护。
5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严重。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农村污水处理滞后,污水横溢的现象较为普遍,河道治理与小流域治理效果难显成效。河道景观二次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三)建设资金缺口大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国家财政困难等原因,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资金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费难及时到位。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经费补助较少,难以保障村庄卫生保洁日常维护经费。特别是农村下水管网整治补助资金。
那今后的美丽乡村应该何去何从?在感叹安吉、桐庐等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同时,我们对美丽乡村的期许似乎夹杂着无限的沮丧。“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为什么就这么难呢?”“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就是搞不成个样子呢?”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答案几乎一致“没钱”,这个似是而非的理由,却理直气壮地掩盖了规划的无效,建设的低效,管理的失效。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