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市长在线”开播以来,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屡诉未果的热点难点问题,已成为市民认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民生栏目。9月29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第4-6期“12345市长在线”栏目市领导接听市民来电办理情况,邀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张荣文,就第4期至第6期“12345市长在线”栏目市领导接听市民来电办理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并请市政府市民投诉中心主任赵博,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李铮声,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丁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刘延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鹏一起回答市民关心的有关问题。

●市教育局

我市聚力解决市民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9月29日,“12345市长在线”市民投诉事项办理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针对市民关注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等热点问题,市教育局进行了解答。市教育局将始终秉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聚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打造优质教育环境。

加快完善10-15分钟“上学圈”

我市切实增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重点考虑学校服务半径、10—15分钟城市居民生活圈及人口流动情况等因素,科学制定了“十四五”期间分年度学校布局、建设方案,确定“十四五”期间新改扩建中小学55所,增加学位9万个以上。2021年,全市计划新改扩建中小学22所,目前,已开工19所,完工15所。

加快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计划

我市印发《淄博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指导区县聚焦大校额瓶颈问题化解、办学条件提档升级、教育质量提升实施专项整治,全力做好省级评估准备工作。扎实开展强镇筑基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淄川区昆仑镇、周村区王村镇、临淄区敬仲镇、桓台县果里镇等4个镇入选省级强镇筑基教育改革试点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投资1.98亿元,在484所学校建设云、网、端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农村孩子享有城区优质教育服务。

抓牢抓实中小学“双减”工作

全市429所义务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学生34万余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2.4%,淄博日报、大众日报、央视新闻给予重点报道。健全市、县、校三级作业管理落实保障机制,实施“互联网+环境下优化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全面实行弹性作业制度,切实做到减量增质、减负增效。印发《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整治无证无照办学,共查处224家、取缔120家,切实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全媒体记者夏金秀)

●市公安局

全市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94起

9月29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第4-6期“12345市长在线”栏目市领导接听市民来电办理情况。针对市民关心的电诈问题,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以电诈为主体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涉及面广、隐蔽性强、社会危害巨大,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全市公安机关按照全国、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部署要求,全力开展侦查打击、重点整治、防范治理等工作,取得了较大战果和初步成效。1—8月,全市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94起,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668名;紧急止付账号7021个,止付资金1.2亿元;冻结涉案账户9991个,冻结资金4.06亿元;处置预警300754起,预警反馈率100%,成功提醒劝阻群众278459名,有力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完善治理体系。召开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深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实施意见》,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局,纳入平安建设和社区工作重要内容,全面构建党政领导、部门联动、行业主责、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反诈新格局。

加强预防宣传。统筹推进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格局,坚持预防为先,加强宣传引导,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源头防范,把增强群众防骗识骗能力作为压降案件的治本之策,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源头预防。强化预警劝阻和技术反制,拓宽预警信息来源,开通96110全国反诈专线,及时开展分级分类预警劝阻,通过电话、短信、上门劝阻等方式,提醒群众免于被骗,积极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保持严打高压。发挥公安部门合成作战优势,各级反电诈专业队、合成作战中心、派出所密切配合,从电信网络诈骗“小案”入手,加强线索研判和落地核查,严打境内推广引流和洗钱团伙。同时开展大案攻坚,组织集群战役,持续出重拳、下狠手,深挖幕后“金主”和骨干,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淄博公安提醒市民,提高防骗意识,响应派出所、社区民警、警务助理的号召,尽快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实名注册、开启防护。如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案,保留好汇款票据或手机截图,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查工作。

(全媒体记者冯艳辉)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打造品质医疗 提升医疗品质

9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我市在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方面所做的工作。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新需求新期盼,认真落实 “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各项举措,努力改善医疗服务,全力打造品质医疗。

完善预约诊疗服务,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普遍建立预约诊疗制度,实现以“健康淄博”公众号为主,涵盖网站、微信、电话等多种途径的预约方式,门诊分时段预约力争精确到20分钟以内。推广预约检查服务,通过诊间预约、集中统一预约、分时段预约,为患者统筹安排各类检查,减少重复排队情况。市级医院C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检查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左右。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全部建立开放式门诊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就诊地图,实行中层干部轮班制度,为患者提供就医政策咨询、办理诊断证明、病历复印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设立志愿者服务站,鼓励医务人员、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

探索全程导诊服务,积极探索引进具备资质、信誉度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上门接诊”活动,接送有需求的患者到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充分运用“互联网+医疗”,建立“智能全程导诊系统”,实施手机院内导诊,精确指引患者到就诊科室。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走不便患者和急危重症患者,建立专门导诊人员队伍,提供院内就诊全程服务,提高就诊效率。

试行“无陪护”管理,鼓励医院试点“无陪护模式”,以医院为主体,打造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的医疗护理员队伍,为患者提供陪同检查、住院照料等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建立由副护士长兼任病人助理的机制,负责医保政策解读、专家会诊、预排手术、出院随访、满意度调查等工作。

大力推广错时门诊,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医院,选择部分专科和重点科室增设午间门诊或夜间门诊,确保收费、取药和常规检查同步运行。增强门诊服务能力,满足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就诊需求。 (全媒体记者王锐)

●市生态环境局

启建超级指挥平台 构建生态“云脑”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市生态环境局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办理群众诉求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此,市生态环境局回应说,该局对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办理群众诉求高度重视,从提前谋划介入,加强源头管控,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全流程闭环工作体系。

严格实行挂包责任制,接群众环境信访投诉后,会由专门科室负责,第一时间对信访事项进行梳理、分类,督导各分局及专业科室、执法部门等第一时间实地办理解决。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举一反三,提前谋划,并列为执法重点组织开展立体化、扁平化地排查、监管。

近年来,通过大力建设完善信息化、智慧化环境监管体系,我市逐步实现了由“人防”向“技防”的有效转变,努力从源头上发现并解决问题。目前,已启动了超级指挥平台建设项目,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构建集决策分析、数据研判、智能预警、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生态“云脑”。初步构建起了涵盖95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64处水质自动监测点位,633家企业1014处污染源自动监测站点、104处高精度视频、260处(780路)污染源视频监控,425家企业4300多个用电智能监控点位,7000套OBD车载监控系统,5000套非道路移动定位设备等于一体的大型监测网络。下一步,我市将努力打造“监测-预警-指挥-处置-评价”闭环工作流程,实现更加精准溯源排查。

我市还充分利用“全员环保”工作机制,通过举办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开放日,邀请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检查等活动,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近年来我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通过建立环境有奖举报机制,举办“全员环保随手拍”活动等,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问题线索,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火眼金睛”。

(全媒体记者沙红翠 赵瑞雪)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