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介绍
Forum Introduction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的重要讲话精神,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席、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提出举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以期加快构建世界顶级科学家交流平台,促进基础科学领域的开放合作,探讨基础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为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asic Science,简称 ICBS)于2023年7月16-2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这是国际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重点围绕数学、理论物理、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大会颁发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和前沿科学奖。本届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协办。
7月16日,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将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会期两周。三百余名海外顶尖科学家与国内一流学者近千人共聚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新园区,深入探讨基础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展望基础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包括8位菲尔兹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50余名各国院士出席并发表高水平学术报告。此外,五百余场大会报告、专题学术会议以及卫星会议,也将为国内外学者交流与共享学术成果搭建桥梁。
大会期间,由丘成桐先生提议,于7月23日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聚焦基础科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广泛应用展开对话,启发大家思考。
论坛时间
2023年7月23日(星期日)
14:00-17:00
论坛地点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蓝色大厅
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
主持人
孙茂松,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曾任该系系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ACL)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计算社会人文及计算教育学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国内外一流学术会议和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论文引用3.4万次。带领清华大学研发团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中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慕课平台,学习者遍布全球,累计注册超过1亿人。领衔研制出“九歌”人工智能中国古典诗歌写作系统,已为用户写诗约3500万首。主要学术兼职包括: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下一代搜索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第三届科研规划领导小组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八届计算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内核心期刊《中文信息学报》主编,《数字人文》共同主编等。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特邀对话嘉宾
沈向洋,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他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在学术界、企业界、投资界拥有重要影响力。沈博士曾任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推动公司中长期总体技术战略及前瞻性研究与开发工作,主管微软全球研究院和人工智能产品线,覆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应用以及智能助理业务。他主持研发了多语种互联网搜索平台“必应”、新一代通用聊天机器人“小冰”等具有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产品。他参与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了众多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
张建伟,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 德国汉堡大学教授, 多模态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近三十年主要从事及领导智能系统的感知、学习和规划、多传感信息处理与融合、跨模态信息表达、机器人操作系统、多模态人机交互等方向的研究,为工业4.0、未来出行、康复医疗、家庭助老服务等应用领域提供强人工智能的理论框架与计算模型,并领导智能系统的感知学习和规划、多传感信息处理与融合、多模态学习算法、复杂物体抓取与操作、智能机器人技术、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开发等研发方向。发表五百余篇论文及专著,并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拥有五十余项发明专利。主持德国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邦教研部与工业合作项目、欧盟ICT、中德跨学科重大研究中心等多项重大机器人研究项目。领导开发出的经验学习机器人系统、生物实验室用自主移动操作机器人、自动路径和行为规划软件、双臂装配系统、模块化机器人、3D相机、多模式人机交互平台、开放机器人软件、认知式机器学习软件等多项技术与系统。任多个国际重要机器人及智能控制会议的专业组织委员,多份国际专业杂志编辑,IEEE Robotics Automation Society CAB A-VP。曾任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学术旗舰会议ICRA2011程序副主席,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多感器融合2012年总主席,世界智能机器人顶级会议IROS2015总主席,沪江智能机器人论坛HCR2018主席等。
周明,澜舟科技创始人兼 CEO,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和五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世界NLP领域的领军人物,世界上发表ACL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曾任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长期领导微软亚洲研究院的NLP研究,在计算机创作、机器翻译、搜索、推荐、预训练模型等领域获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微软的各类产品中。2021年创立认知智能公司澜舟科技,该公司致力于开发最先进的下一代认知智能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和多模态信息的理解和生成、机器翻译、知识图谱、问答和推理、行业搜索、知识服务等技术。
Greg Yang is a mathematician at xAI. Previously he was a researcher at Microsoft Research in Redmond, Washington. He joined MSR after he obtained Bachelor's in Mathematics and Master's degrees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advised by ST Yau and Alexander Rush. He won the Hoopes prize at Harvard for best undergraduate thesis as well as Honorable Mention for the AMS-MAA-SIAM Morgan Prize, the highest honor in the world for an undergraduate in mathematics.
论坛议程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