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小 大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商务委公布了当地典当业上半年经营数据,当中净利润-48万元等几个负增长数据尤其醒目。而这种态势,在之前当地今年前个3月的统计数据出炉中也有所显现。众所周知,“生意不如从前”是现在行业普遍面临的现实。那么,从宁波此番公布的信息中,负增长意味着什么,又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利润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波当地典当企业的数量共90户(其中2014年新增典当行1户),而截至6月底,宁波全市典当业务笔数为3.25万笔,比去年同期增长7.26%;典当余额8.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4%。然而,相比增长,更令人关注的是数据指标的下滑,例如发放贷款总额为17.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息费收入309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09%;上缴税收为28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8%;净利润为-4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82%。另外,此次统计中,宁波当地典当业今年上半年遭遇亏损的企业有40户,占比接近典当行数量的五成。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今年以来宁波的典当盈利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了。早在今年一季度,当地主管部门统计的典当经营数据就显示出行业整体运行的一种高开低走趋势。截至3月底,宁波全市89家典当行实收资本为13.38亿元,资产总额15.48亿元,负债总额0.7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0.14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4.69亿元,从业人员540人,典当笔数1.6万笔,典当余额8.26亿元,发放贷款总额9.86亿元。利息及综合服务收入1413万元,上缴税金121万元,净利润-211万元,其中亏损企业44户。而典当笔数、典当余额、发放贷款总额、利息及综合服务收入、上缴税金和净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67%、1.6%、-22.85%、-26.32%、-37.95%和-81.52%。

“相比一季度数据,今年上半年宁波全市典当业运行呈现企稳回升趋势。除了典当笔数和典当余额增长外,其他各项指标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比上季度有所收窄。”宁波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至于造成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当地商务委方面认为是典当息费收入降低,企业利润下滑;其次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造成中小企业还款能力下降,增加了典当经营风险,而典当行为防范风险,不敢大胆做大做多典当业务。

原因何在

针对上半年经营业绩的不佳,有当地业内人士透露,净利润-48万元是盈亏相抵所得出的数据,至于亏损额,“还远不止这个数字”。

据了解,一直以来,宁波的典当经营水平在整个浙江省范围内相比而言是处于偏低位置的。在采访中,当地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就在此次上半年经营统计数据出台前后,来自该省典当行业协会、杭州市典当行业协会等业界相关人士曾到访宁波,对当地典当经营现状进行了调研。

据一位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的典当业研究人士介绍,从数量上分析,宁波典当行数量并不少,甚至这一数据在浙江省的地级市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比如省会杭州,现有典当企业不足80家,但宁波就有90家。”尽管数量不少,宁波典当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却偏低,“当前浙江省的典当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大致是在1900余万元的水平线上,但宁波的这一数据仅为1600万元左右。”

至于经营情况不佳的原因,该研究人士认为,当地典当行对于自身定位的“不上不下”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当地的游资很多,典当行如果找不准定位,无疑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另一方面,当地经营者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行业中来”也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典当企业的经营者本身思想也容易动摇,认为如果典当生意不好,那就转而做别的。当然,在商言商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倘若不去全身心投入到一个行业中,必然经营也会不够专业和专注。实际上,当前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依然很旺盛,市场潜力并未减弱,典当行数量多就是一个辅证。不过,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社会违约成本低,周边客户信誉减弱、还款能力减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如果典当经营不够‘专’,出现亏损是情理之中的事。”

记者获悉,正是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如今的宁波典当业中,还没有出现一家能够带动当地行业整体发展的“龙头企业”,而典当企业的团队力量建设也普遍薄弱。甚至在浙江其他地区的一些典当同行看来,作为计划单列市,宁波的典当圈似乎与外界有些“脱节”,“交流的时候,当地一些经营者似乎也不愿意多谈自身的经营现状,表现得比较避讳。而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和团队效应,宁波典当业的发展除了数量多以外,也无其他明显特色,以致迄今为止当地还没有成立典当行业协会,或许这也是导致其不景气的一种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道。

这种“敏感”与“避讳”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也得到了一定印证。当听说记者的采访意图是关于典当经营现状时,当地几家典当行的经营者纷纷采取回避的态度。“还能说些什么好呢?现在生意几乎都没有了,客户不上门,我们只能这样。”当地有典当经营者如此感叹道。

找个出路何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整体经营状况不佳,低迷的情绪在蔓延,但在一些仍对行业抱着乐观态度的人士看来,仔细分析今年以来的经营数据,细节的变化还是能让宁波典当经营者们看到出路与希望。

例如,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典当品种来看,当地动产、房地产和财产权利的典当比例更趋合理,其中动产质押典当3.76亿元,房地产抵押典当4.01亿元,财产权利典当2.09亿元,房地产典当比例大幅下降,说明典当行控制风险的意识在明显增强。

而浙江省内典当业人士赴当地的调研结果也是另一种生动的说明。据悉,即便整体不景气,但当地上半年业务成交笔数在1000笔以上的9家企业,其经营状况依然良好,占了宁波典当企业数量的1/10,而这9家企业又是基本以动产和民品业务为主的。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宁波的典当经营现状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也能看成现在地级市典当经营的一个缩影。“以房地产典当为主,这是大部分地级城市、内陆城市的典当经营长期以来的固有‘习惯’。从宁波此次的例子来看,无论是反映出的问题还是当中的变化,都说明行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调整关口,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必然趋势。”

与此同时,定位的精准与行业发展规模效应的带动同样值得重视。“其实,定位的高不成低不就并非只在宁波,而是相当一部分典当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典当经营好坏的根本,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依然是定位的清晰明确,这也是做好相关风控工作的前提。需要指出的是,从当前宁波这样的典当经营实例中也应该看到,靠典当‘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认识与经营理念的转型迫在眉睫。”有分析人士坦言。(记者 王菁菁)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