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了,作为天地万物中的一员,我们的身心和情感是会随着草木万物的苏醒而醒来的。
在这个早春时节,我们和董梅老师一起把《诗经》带给你,希望你我通过“穿越古老”,能够见到一个活泼泼的世界,接触到活泼泼的生命,通过亲近风雅,唤醒生活中的诗性,做一个深情诗意的人。
聆听发刊词
现在,让我们的耳朵打开,点击音频聆听,跟随古典文学学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董梅老师进入《诗经》的国度,透过老师的讲解领略古老的诗篇,鲜活的情感。(以下为音频文字稿,方便你边听边看)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诗经》
文章口述:董梅 文字整理:水清深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经》?《诗经》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从人类而言,《诗经》是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所产生的一部诗歌总集。就中国而言,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经典,也是我们的第一座文学高峰。
它产生在距离我们现在3000年到2500年之间,距离我们这么远,这么古老的一部经典,到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它呢?
01
什么是“诗” ?
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诗”,我们就会了解究竟它和我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诗,可以说“情之所至不得不发”。《诗经》的大序之中有这样的几句,它说“诗”是言志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说,“诗”是内心的反映,是内心之中情感的反映,而情感在中国的文化之中早有这样的定义,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也就是说我们都是“有情”的生命。那么,在这一点上,我,你,还有诗的作者,《诗经》的那些作者,我们在生命这个基本点上是共通的。
所以,他的喜怒哀乐就是我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其实是可以从《诗经》之中读出古人的也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这一点上《诗经》永远都不会成为过去,它虽然古老,但其实会永远鲜活。
02
从《诗经》中看见自己
《诗经》关于人的天真
WhyPoem
比如,在《诗经·召南》之中有这样的一篇,写的便是春天里情窦初开的一位少女:“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这位少女在春天里被春风唤醒。如果你看过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你可能会知道开篇的第一句就是“春风啊,你为何将我唤醒”,那么,其实是情怀之开,情窦初开,她遇见一位美男子,所谓“吉士”。所以,一见而钟情,于是展开了一个春天里的相爱的故事。
我们今天说“有女怀春”,可能在性格含蓄一点的人而言,都会觉得这句话有点窘,有点不好意思。汉代五经博士们听了这样的话自然会觉得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会找出来各种理由来遮掩这首诗的本意。
但是,这恰恰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也是孔夫子所说的“思无邪”:先民的情感是率真的,是质朴的,是坦诚的,而这种情感在《诗经》之中反映得最为真实,最为鲜活。
今天,我们是可以在这些诗里读到属于人的真实的情感,这恰恰是《诗经》可以动人之处。
《诗经》关于人的忧虑
WhyPoem
再比如,如果我们讲到人的忧虑,在《邶风》之中有一篇《柏舟》,这是我个人所喜欢的:“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人说经历了一个漫漫的不眠长夜之后,在第二天的清晨驾起一叶柏舟到江水的中流去泛游。
他经过了这样的一夜,为什么会不眠呢?他说“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是因为“我”的内心之中有一种深在的、起伏而不平的、挥之不去的一种隐忧。所以它在扰动“我”,使“我”不眠。所以“我”要携带着酒到天地之间,到江流之中去遨游,去放怀,去挥洒消解掉自己内心的这种忧虑。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是否经历过不眠之夜?我们是否体会过内心之中的这种深在而莫名的隐忧呢?
你会发现汉语的精妙和高级,中国人情感之成熟,其实在《诗经》的时代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的现代汉语里找一个词来取代“隐忧”这个词,恐怕还是很难的一件事,到今天我们仍然不免要说,“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诗经》关于人的孤独
WhyPoem
在《王风》之中有一篇《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首诗的作者可能遭遇了非常大的忧患,所以历史上一直都有猜测,他可能是西周的旧臣,随东周平王东迁。而后因故返回到西周的故都,因为见到故土宫殿倾颓,已经变为农田或者是已经化为荒野,所以内心之中感觉非常沉痛,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这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学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天问。“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如此之沉痛,而这种沉痛竟然没有知己,没有人可以理解,所以他成为一种孤独的状态。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见知音是多么的宝贵,而我们的生命之中也不免都会遭遇这样的忧患和这样的沉痛。所以《黍离》这一篇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成为一个国家之忧患的隐喻,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典故。
《小雅》之中有两句“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我觉得在理解这样的诗篇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以古人之心为心,用自己的心去贴近古人的心,去贴近诗人的心,这样才可能真正进入到他的情感世界,而最终其实是返回到自己的情感世界。
《诗经》关于人的幸福
WhyPoem
《诗经》之中还有这样的诗篇,是来写人生境遇之中的喜悦,而且非只是喜悦,甚至是幸福。
比如在《唐风·绸缪》之中我们就会读到:“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因篇幅限制,详听开篇音频中老师关于“绸缪”二字的特别解读)
一位新郎,他在非常卖力地筹备自己的婚礼,一大早就去砍柴、捆柴。他想象着在今天就要迎娶自己的那位心上人,所以,内心之中反而涌起了一种“似幻似真的,不能相信幸福真的在眼前”的情感。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所谓“今夕何夕”,就是“不知自己所面临的是真实还是虚幻,今天到底是不是真的?”这样的一种“今夕何夕”之喜之幸福,也许是我们用汉语所能够表达“幸福”的最高峰了。
所以,我们是不是在自己的人生之中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今夕何夕,似幻似真”的时刻呢?
《诗经》音频专栏课情人节首发专享价格99元
03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
“今夕何夕”这四个字的力量形成了一个中国文学之中的情感原型,所以,在中国的诗歌史上这四个字被反复借用。
比如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见到自己的一位老朋友“卫八处士”。他写下了一篇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在大难之后九死一生,老友重逢,所以有一种亦幻亦真,如隔沧海的感觉。“今夕何夕”这四个字就从《诗经》接续到了唐诗。
而如果我们看南宋的一位诗人张孝祥,他有一首词《念奴娇·过洞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他说,要以天地作为自己的宴会场,以万物作为自己的傧相客人,以北斗作为酒勺,以西江水作为酒浆,自己作为主人,要酬答天地万物。
如此之旷达的一种境界和襟怀,他用“今夕何夕”来表达个人在广大的天地之中获得了一种极大的逍遥与释放。“今夕何夕”这四个字又从《诗经》接续到了宋词。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有这样诗性的、真诚的生命从《诗经》之中吸纳营养,在与《诗经》之中的那些人做情感的共鸣。
是因为他们都可以以古人之心为心,因为“诗”其实就是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发自生命的、真诚的声音。《诗经》之中有对于我们先民的喜怒哀乐真实的、鲜活的、真切的表达。
《诗经》音频专栏课情人节首发专享价格99元
04
以怎样的心读《诗经》?
我个人格外喜欢刘勰的《文心雕龙》,他说创作和欣赏之间其实是一种共在的、互动的关系:“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诗”的创作者是以他的真情实感来投入于文字之中而形成“诗”,那么,我们作为阅读者也是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沿着作者所留下的文字这样的线索来进入他的情感世界,所以,双方是一种情感的互动的关系。
我们通过“诗”能够做到的是:最好能够穿越文字而仿佛你在面对着文字背后的那个生命,在和他做一种对话。这种对话是可以帮助我们不但了解到他的真实的情感和生命状态,而同时可以返照出自己的情感和生命状态。
所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读《诗经》呢?
这样数千年前的汉语经典,它可以引领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通过我们“穿越古老”能够见到一个活泼泼的世界,能够接触到活泼泼的生命,也使我们能够唤醒汉语,接触到活泼泼的诗篇。
从这个春天开始,我将在「为你读诗」开设《诗经》课程。期待你的加入,让我们一起共读经典,学习《诗经》。
董梅为你讲《诗经》
一部最适合春天读的中国经典
当你听或者读到这里,如果有被老师的话语所触动的话,说明你已经和上述文字的作者做了对话,也就是说,你一直在跟董梅老师做对话。
董梅老师是我们心中与《诗经》气质最为契合的古典文学学者,有人说“温文尔雅”四个字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董梅老师的。
在中央美术学院,她的古典文学课是美院学生不愿落下和错过的。有幸的是,我和很多朋友一样,真正且坚定地爱上古典文学就是从听董梅老师的课开始的。如今,每每回忆起初识老师的授课风采,都会打心底里觉得自己何其幸运,生命之中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从此一直得古典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浸润滋养。
《诗经》音频课共计50余讲,涉及《诗经》之中众多诗歌文本,因篇幅限制,从第四单元开始仅展示单元主题。最终课程目录以更新上线为准。
其他想对你说的话,请点击以下音频收听
情人节首发专享价格99元,扫码开启学习吧!
审校 | 西格玛
头图、插图作品 | David Hockney [美];林风眠
配乐 | 李志华《清净弥陀》《映山竹海 》《碧水涟涟》
▎特别推荐
▎明日预告
2月15日晚10点,元宵节特别节目。
From 读者 华之夏
一诗一瞬
●傍晚,厨房间抬眼
蓦地,窗栅栏边一抹金黄
疑是车灯照亮
该是霞光
急出门,找夕阳
穿过直角绿灯
直追至十字路口斜对面
马路边,石桥上
看到那迷人一景
创业/副业必备:
本站已持续更新1W+创业副业顶尖课程,涵盖多个领域。
点击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